2021年09月25日
第07版:07

口腔溃疡超两周,一定要警惕

肿瘤专家:刷牙时可自查7个部位

长了口腔溃疡,吃饭疼、说话疼、刷牙更疼……普通口腔溃疡一般可以自愈,但有一些却很危险。

[~公式~] 口腔溃疡超两周不愈要警惕

口腔溃疡多数时候忍忍就过去了,但也有人口腔长溃疡总不好,还越来越严重。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持续存在的口腔溃疡,如果在初期没受重视,就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引起后患。

近日,重庆一位患者口腔溃疡,两个多月了都没好,且越来越疼,医生检查后确诊为口腔癌。

其实,错把口腔癌当成口腔溃疡并不是个例。在临床上,根据发生部位,常见口腔癌分为舌癌、牙龈癌、颊黏膜癌、腭癌、口底癌等。其中,舌癌大多发生在舌侧缘,也可发生在舌尖、舌背,大多表现为溃疡型,容易被误认为是“溃疡”。

为此,专家提醒,口腔溃疡超过两周不愈就要警惕。如果同时伴有言语不清、张口受限、吞咽疼痛、牙齿疼痛、松动、颈部摸到相对固定的肿大淋巴结等,应尽早就医,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的总称,进展速度快、浸润范围广、预后比较差,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公式~] 每天刷牙自查7个部位

脸部 看脸部左右是否对称;再看表面皮肤,观察颜色是否相同;注意突出的地方,如痣、硬块是否比先前变大、变厚或颜色改变。

唇 检查时用手将上下唇均往外翻,自己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形,如溃疡或突起、白斑。

牙龈 将唇往外翻,使牙龈部分露出,检查颊侧及舌侧,看颜色是否有异常,表面是否有肿块、溃疡、出血及不正常的牙齿动摇。

两颊黏膜 颊部内面是口腔癌的好发部位,表面常呈乳头状或溃疡状,近咬合面处易被牙齿咬到,留意其是否有病变、损伤。

舌及口底肌肉 检查时将舌头伸出嘴外,左右摆动,查看舌头的活动性,正常情况下应该很灵活。接着将舌头卷起,查看舌腹面,看左右舌缘、口腔底部组织,用手指触摸口腔底部有无突起。

腭部 检查时将头向后倾,口张开即可见到(舌在嘴里往上翘所接触的平面),注意有无溃疡、粗糙表面或突起。

颈部两侧 检查时以手触摸两侧颈部,看有无硬块,包括颈部各区大于2厘米的淋巴结群。

[~公式~] 有这些症状需要看医生

什么样的口腔溃疡需要看医生?存在以下任意一条都建议去口腔科进一步检查:

面积 口腔溃疡面积过大,最大直径超过0.5厘米。

时间 绝大多数口腔溃疡7天—10天就能痊愈。但如果同一处溃疡数周或数月不愈,就需及时去医院检查。

形状 溃疡的形状凹凸不平、边界不清。

伴随其他症状 除了溃疡,还伴发其他症状,比如发热、皮疹、腹泻等。

位置 危险溃疡的好发部位,常见于舌尖两侧、舌根两侧、两侧颊部。

其他部位疼痛 除了溃疡部位疼,还会伴有其他部位如舌头、牙齿等的疼痛。但这种不好的口腔溃疡发病率很低,大多数时候是复发性口腔溃疡,1周—2周内可自愈,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

[~公式~] 三分治,七分养

口腔溃疡具有复发性、周期性、自愈性等特点,通常见于唇内侧、舌头和软腭等部位,常伴有明显疼痛,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和正常进餐。

口腔溃疡病因 精神心理因素:如精神压力;饮食因素:频繁食用腌制、烧烤、煎炸类,或过烫、过硬的食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铁、锌、维生素B1、B2、B12及叶酸等;

口腔卫生因素 口腔不清洁,刷牙习惯不好;

遗传因素 口腔溃疡的遗传率为8.2%;

免疫因素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生率升高,如熬夜、过度疲劳、感冒等;

细菌因素 口腔溃疡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

根据口腔溃疡的发病因素,建议三分治,七分养。“三分治”,体现在医学上的对症治疗,可以归为三类,含漱液、止疼药、促愈合药,分别从清洁口腔、减轻疼痛、加速愈合上来治疗口腔溃疡。长了口腔溃疡,越早应用这些治疗方法,溃疡愈合速度就越快。

“七分养”,指生活方式的选择:加强运动、改善体质;保持充足的睡眠;不挑食,多吃黄色和深绿色的水果、蔬菜,例如橙子、黄瓜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经常用温水漱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另外,老年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查查牙。临床发现,有老年人因放任嘴里的牙残根不管、不合适的假牙将就着用,结果蹭来蹭去,腮帮子三天两头被磨出溃疡来,最后溃疡处癌变了。

因此提醒老年人,有坏牙一定要赶紧处理,不然“创伤性”口腔溃疡可能会找上你。

据《生命时报》

2021-09-25 肿瘤专家:刷牙时可自查7个部位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6077.html 1 口腔溃疡超两周,一定要警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