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凶险的疾病背后,比如心梗、中风、肺栓塞,都有一个相同的源头——血栓。在全球范围内,因血栓导致的死亡已占总死亡人数的51%,远远超过了肿瘤造成的死亡。
血栓堵住一处,牵连一片,甚至会导致重要器官瘫痪。本文中,专家将带你看看血栓是如何“突袭”和“偷渡”的。
一块血栓的“诞生”
人的血液中,存在“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正常情况下,这两者是动态平衡的。如果凝血功能变强或抗凝功能减弱,血栓就会悄悄产生。
简单地说,血栓就是血液里的小血块。以下条件只需满足一个,就可能形成血栓:
1.血管损伤
正常的动脉血管内壁,是光滑、有弹性的。
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以及吸烟等不良习惯,都会让血管壁变得坑坑洼洼。血脂、胆固醇便会在此时乘虚而入,沉积在这些小坑里。日积月累,斑块形成、血管变窄、血流受阻。
有的斑块像一个皮薄馅大的饺子,很不稳定,容易破裂。斑块一旦破裂,就会触发凝血机制,血小板、凝血因子纷纷赶来,形成一个叫“血栓”的大血块。
血栓从血管壁上掉下来,在血管里漂流,如果把某一条血管堵住,与这条血管相关的器官就会缺血。
2.血流变缓
久坐、长期卧床、经常坐飞机等,都会导致局部的血流速度变缓,在静脉中凝成血块,这便是静脉血栓。
3.血液成分改变
一些疾病、外伤、手术等,可能改变血液成分,如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和数量,让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也会导致血栓形成。
七类人最易被血栓“突袭”
当血栓向大脑、肺部、下肢等处移动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致命血栓常以以下七种“面孔”出现——
单侧肢体肿起或疼痛;腿或手臂呈红色,触摸有热感;心跳超过100次/分,呼吸急促;头晕目眩、濒死感;严重头痛;胸口剧痛;咳血。
有七类人格外受到血栓的“偏爱”——
1.久坐、久站的人
如办公室白领、教师、司机、售货员、经常坐飞机、爱打麻将的人。
2.高血压人群
血压升高会使小动脉痉挛,血流量减少,血管内皮受损。
3.有家族病史的人
静脉血栓可能与遗传性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异常有关。
4.以前患过血栓的人
有过静脉栓塞或肺栓塞的人中,1/3的人在10年内会再次患病。
5.吸烟者
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可破坏血管内壁,增加血栓风险。
6.血糖高的人
血糖增高后,血液会变得黏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缓慢。
7.服用雌激素的人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表明,长期或过量口服雌激素会增加血栓风险。
血栓爱“偷渡”到这些器官
在人体内,血栓“钟爱”两条路线:动脉和静脉。前者多发生在心脑血管和四肢,后者多发生在下肢和肺部。其中,腿部血栓最常见,肺栓塞最危险。
1.堵在心脏:冠心病、心梗
当连接心脏的大血管,被堵住了局部,可诱发心绞痛;如果堵了50%以上,就可能是冠心病;倘若完全堵上,便形成了心梗。
2.堵在大脑:脑梗
血栓堵在颈动脉或颅内血管,会导致脑缺血,一般表现为:一侧肢体异常,如一侧手臂无力、麻木、口角歪斜,话说不清楚,呕吐、眩晕、头痛等。
3.堵在肺部:肺栓塞
如果血栓发生在静脉,就会被湍急的血液卷回心脏,最后可能堵塞肺部,引发肺栓塞,而肺栓塞患者的猝死率高达85%。
4.堵在其他器官:功能丧失
栓塞若发生在眼部,就可能使视网膜血管堵塞,严重时可致失明;发生在肾脏,会引起严重的肾功能损伤;发生在肠道,可能导致肠道缺血性坏死。
5.堵在下肢:跛行
血栓若堵住了腿部血管,人走路会变得一瘸一拐,容易跌倒,甚至截肢。
做好七件事可防血栓
血栓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只要趁早做好预防,就能避免急症找上门。
1.主食中至少1/3是粗粮
饮食不要太油腻,要多吃低脂、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麦片、豆类、果蔬等。
2.每天至少喝1500毫升水
女性每天饮水量不宜少于1500毫升,男性不宜少于1700毫升。每天晚上可以用温水泡泡脚。
3.烟酒最好不碰
戒掉烟酒,避免久坐,每40分钟左右,就应起身走一走。
4.鞋袜要宽松
平时别穿太紧绷的衣服、鞋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合理使用药物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
6.高危人群每年体检
亲人中有血栓患者的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血管超声检查。
7.一个动作防下肢血栓
踝泵练习,也就是俗称的“勾脚尖”。动作的原理就像压水泵一样,能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