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咚咚咚,一双双握紧鼓槌的手臂上下挥舞;咚咚咚,威风的大鼓发出响彻云霄的强音;咚咚咚,振士气、庆年丰、贺婚嫁、喜添丁、庆开市……鼓手们脸上洋溢着豪情,围观的人们绽放着笑靥。
近日,在任丘市出岸镇王家坞小学操场上,省级非遗任丘大鼓艺人王广路、崔德路、李伟等,和10余名小学生,围着一面直径两米的大鼓,挥动着鼓槌……
这是非遗大鼓进校园活动的一幕。
那气势磅礴的鼓声响起,瞬间打破了校园和村庄的宁静。大鼓手带着小鼓手舞动着花样,那阵势如万马奔腾,震撼天地……
“大鼓会”传承至今
几轮鼓点敲下来,老鼓手和孩子们都已是汗流浃背,但是,没有一个孩子喊累。那热火朝天的场面,令围观的村民拍手叫好。
“这面大鼓是庞家营大鼓队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天,会同任丘市文化馆捐赠给学校的。那一天,鼓手们为师生表演了任丘大鼓经典套路,引得学生们‘闻声习鼓’,踊跃报名啊。”王家坞小学校长刘宝玉笑着说。
虽然开课时间不久,老师们每周来讲两次课,但是孩子们学得认真,已经敲得有模有样了。
为了便于学生们学习大鼓,任丘市文化馆还为王家坞小学捐赠了《任丘大鼓传统套路集成》《任丘大鼓》等20余册图书。
任丘市文化馆馆长金洁说,任丘大鼓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任丘大鼓最初是受“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的故事启发孕生的。
巾帼英雄梁红玉是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之妻。她曾带领一支娘子军参战,在丈夫所率宋军进入金兵之阵时,在高处眺望观阵,擂鼓助威,利用大鼓声的疏密传递信息。
每年的正月十三,任丘都会举办场面宏大的“大鼓会”。每到这个时候,几十面大鼓在任丘这片热土上擂响。鼓阵贯穿东西、对峙南北,场面十分壮观。当大鼓声此起彼伏地响起,犹如万马扬蹄,在时代号角中奔腾。
任丘“大鼓会”也体现出任丘大鼓文化的源远流长,更印证了任丘人富裕起来的幸福生活。
在任丘市文化馆,记者见到了一面直径2米,用整张黄牛皮精制而成的大鼓。鼓面由1600余枚铁钉,将牛皮固定在木制的鼓帮上。
“任丘大鼓较其它地方的大鼓,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就是个头儿大,再就是鼓音厚重。”金洁介绍。
记者用鼓槌轻轻敲击鼓面,便发出浑厚的声响。这不难使人联想到任丘“大鼓会”几十面大鼓被敲响时,那声如狮吼,势如万马齐奔的场面。
敲大鼓以示欢庆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如今,敲大鼓成了任丘人民逢年过节、农业丰收之后,表达喜悦心情的最为传统的庆祝方式。”金洁说。
任丘大鼓作为一门独具风采的群体舞蹈艺术,体现着力与美的结合,是协作精神的完美体现,特别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因此,它吸引了大批群众参与其中,也渗透到了任丘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任丘形成了“无人不知鼓,无庆不敲鼓”的局面。
“表演的时候,一面任丘大鼓一般由8人到10人同时占位敲击,辅助器乐手站在大鼓一侧,以铙、小钹、铛铛等传统民间乐器随着合拍。”王广路说。
大鼓敲响后,鼓手们要么鼓槌穿花,要么闪转腾挪,要么凌空飞跃,要么大声呐喊,那阵势、气势与声势形成一种粗犷之美。
鼓乐进入高潮时,互相对垒的鼓队鼓技超美、鼓势超猛、鼓韵超狂。一个个鼓手挥舞鼓槌,将任丘大鼓的雄浑与豪放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时而灵猿攀树之轻、时而火龙夺珠之妙、时而雄狮怒吼之威、时而惊涛拍岸之举、时而万马奔腾之阔、时而排山倒海之伟。那场面,可谓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说到精彩之处,今年52岁的传承人崔德路挥起鼓槌,兴奋地敲了起来。
“响当当”文化名片
作为任丘民间文化的优秀代表,寄托着美好愿望的任丘大鼓,已逐渐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
“鼓身外包装主色基调为红色,寓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有的鼓身上还印制了龙形图案,象征着民族之图腾、民心之凝聚、民声之所指、民气之所旺。”崔德路说。
木制的鼓槌宛若婴儿手臂粗细,呈椭圆柱体形状,长约尺许,鼓槌尾部系着大红绸子。舞起来时,鼓槌在鼓手手中,或左右摆动,或上下直给,或空中穿花,或凤凰点头,或燕子抄手,变幻多端。
近年来,任丘市对分布在乡村的大鼓队摸底登记,整理传承谱系,组织老艺人挖掘抢救散落于民间的鼓谱、套路,在372套大鼓套路鼓谱中,筛选出108套,并将民间简单的记谱方式编译为正式的简谱格式,结集出版了《任丘大鼓传统套路集成》。
这108套鼓谱,风格各异,让人百听百看都不厌烦。
任丘市文化馆还精选出十几支大鼓队伍,经过多次排练,录制大鼓套路视频资料存档保存。
在各方的努力下,任丘大鼓也早已走出任丘。1995年,央视记者专门到任丘拍摄任丘大鼓花会艺术节,对任丘大鼓进行全景式报道,并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2008年和2010年,任丘大鼓连续两届在“鼓王争霸赛暨中国北方鼓乐邀请赛”中获“银鼓王”称号。
如今,每天晚上,崔德路都利用快手平台直播大鼓表演。这让任丘大鼓“圈粉”无数。
“一天不敲大鼓,就感觉浑身不舒坦!这大鼓一敲啊,自己也神采飞扬起来。村里父老乡亲、四乡八邻和粉丝们都说是来沾喜气儿的。我愿意教孩子们学习大鼓。在大鼓声中,年轻人充满雄心壮志。我们一起用鼓声为家乡祝福!”崔德路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