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案》全称《绣像施公案传》,又名《施公案奇闻》《百断奇观》,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施仕纶任江都知县至通州漕运总督时的断案故事。《施公案》集侠义与公案于一体,故事情节曲折起伏,曾广为流传。在《施公案》中,有19个章回写到南皮的薛家窝,可见“薛家窝”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分量。
“薛家窝”为南皮县冯家口镇大运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大运河流经南皮境域有两段,在冯家口镇境内,北向奔流的大运河转东北流向后又折向北去,在折弯处坐落着一个村庄——薛家窝村。
薛家窝村是一个近百户、四五百人的清代旗屯,规模不大,但地理位置很重要。民国《南皮县志》在《关隘》部分中记载:古者战守,必争山河关隘。后世铁路亦与焉。南皮为运河所经过,濒河即为车站,每有战事,辄受影响。《畿辅通志》也有记载:这里旧为沿河营讯及各镇为关隘。薛家窝在县西北运河旁,有官兵驻守。
县志还记载:清朝,南皮沿运河设有3处汛防,其中,在薛家窝汛防设有把总1人(清代绿营军制营以下为汛。“汛”之领兵官分“千总”“把总”;千总为正六品,把总为正七品)、马兵4人,守兵22人。由于此处为交通要道,所以绅民还在运河上设有义渡,方便两岸百姓往来。
《施公案》记述了施仕纶(又名施不全)为官清廉、善断疑案的故事。《施公案》从215回到233回专写薛家窝,写到了薛家窝村“薛氏五虎”——薛龙、薛虎、薛凤、薛彪、薛豹以及薛凤妻谢素贞均是身怀绝技的人,常在河路上做些打劫的营生。
小说在188回为发生在薛家窝村的故事进行了铺垫:施仕纶升任总漕,顺运河南下淮安赴任,沿途查访办案。案犯“麻面和尚”于七改名薛酬,逃到南皮县的薛家窝村,与薛氏“五虎”认了同宗,结为兄弟,埋下了薛氏家破人亡的伏笔。
薛家五虎与案犯于七勾结,谢素珍又是鄚州案犯谢虎的妹妹,谋划对施公下手。薛家窝机关密布、处处陷阱、危机四伏。施公追查于七,被薛豹捉住置于庄内水牢中,引发黄天霸等人三进薛家窝,杀五虎、救施公、擒获谢素贞。
当然,小说不同于史志,虚构成分居多,但影响力却很大。薛家窝的故事情节吸引力较大,后被改编成京剧《薛家窝》。民国时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小楼(饰演薛龙)曾赴上海,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饰演黄天霸)联袂演出《薛家窝》,轰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