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4日
第10版:10

过度包装“三宗罪”

本报评论员 彭 玲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修订的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严格限定了包装层数:食品中的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3层包装,其他食品和化妆品不应超过4层包装。

(据9月10日《沧州晚报》2版)

“在网上买了一支口红,产品体积不到包装容积的五分之一,包装盒大到能装下一双鞋。”

“一份捞面外卖,竟有4个包装盒,扔掉觉得浪费,不扔放着没用。”

“一盒名牌糕点,包装精美诱人,点心却滋味一般,真像买椟还珠……”

过度包装问题由来已久,其带来的弊端更为人所诟病。

其一,重颜值轻品质,以漂亮的卖相唬人。对于一些品质相同的商品,在货源、加工方式差不多的情况下,谁的包装更好看、更有特色,就成了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这导致一些商家将经营的重心由商品本身转向了外包装,纷纷在礼盒上“下功夫”。然而,漂亮的颜值并没有带来商品品质的提升,消费者花高价买来的却是“华而不实”的商品,只能大呼“上当”或连叹“不值”。

其二,造成垃圾增多和资源浪费。原本1个小盒子就可以盛下的商品,非要用3个大盒子;原本用纸盒就可以包装的礼品,一定要用金属雕花的礼盒……这样的事早已见怪不怪。

近日,一则新闻让人大跌眼镜,“某零食企业工作人员倒卖纸箱牟利超68万元”。有媒体评论称,这则新闻暴露的是行业中“过度包装的顽疾”。

过度包装直接带来了包装材料大量使用的问题,而这些外包装到了消费者手里,几乎都变成垃圾扔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其三,变相抬高价格,增加消费者负担。很多企业在包装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包装的成本也会体现在商品价格上,消费者花了大价钱,买的却是花里胡哨的包装盒。以茶叶为例,1千克400元的散装茶叶,经过包装营销,1千克散装茶叶的售价竟达上千元,价格暴涨。

过度包装还会增加商品的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这些成本,最终还是由消费者埋单。

过度包装弊端多多,治理整顿大快人心。希望通过新标准的施行,降低包装成本,打击重“颜值”轻“品质”的奢靡浮夸之风,促进行业良性竞争,让商品真正回归“自身价值”。

2021-09-14 本报评论员 彭 玲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5090.html 1 过度包装“三宗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