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一大早,任丘市柿庄南村70岁果农杨维争拉着一车梨到市场去卖。他家的梨个大、皮薄、水分多,很受顾客欢迎。
来到市场上,杨维争将梨按照个头大小、品相分类并摆放好后,专门将一筐“烂梨”摆在一旁。
这些“烂梨”上都有一两个口子。跟梨摊上的其他品相好的梨相比,“烂梨”并不是很好卖。
杨维争拿起两个“烂梨”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忍不住说:“这些调皮的家伙,可够聪明的,专挑又大又甜的梨搞破坏。”
杨维争口中那些“调皮的家伙”是谁?
这些“烂梨”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烂梨”背后,人鸟大战
杨维争种果树近40年了。家里那100多棵果树中,有80多棵是梨树。这也是他们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一年四季,杨维争和家人几乎长在地里。好不容易等果树结果了,最让他们担心的时候也就到了——那些梨除了会被虫咬和被风雨打落外,还会被鸟啄食。
啄食果实的主要是喜鹊和灰喜鹊。其实,在杨维争看来,鸟饿了、渴了,吃颗果子也不算啥。偏偏那些鸟太淘气,在这个果实上啄上一两口,就换另外一个果子啄。
那些被鸟啄过的果实淋了雨或者接触了露水后,很快就会变色,成了“烂梨”。
梨被鸟这么一啄,实在叫人心疼。平均下来,每棵梨树上被鸟啄过的梨得有十几个。
那些鸟“聪明”得很,往往是哪个梨大、哪个梨甜就啄哪个。杨维争的老伴看了树上那些被鸟啄过的梨,心疼得吃不下、睡不着。
此外,杨维争每年春天嫁接果树时,会用塑料薄膜将嫁接处包裹起来。那些调皮的鸟还以为里面包裹了什么好东西,成群结队地来啄塑料薄膜。一层薄膜容易被啄破,杨维争一口气裹了三四层,可还是被鸟啄破了。一棵果树上嫁接了7处,由于被鸟破坏,最终只有两处成活。
放鞭炮、敲脸盆……能用的办法都用过了,情况依然没有改善。后来,杨维争便在自家果园里用上了传统的粘鸟网。
杨维争并不想伤鸟,挂粘鸟网也是无奈之举。每次看到鸟撞到网上,杨维争就会把它们救下来放飞。不过,那些没有被及时发现、放飞的鸟,就会死掉。
拆掉粘鸟网
2019年,白洋淀湿地生态野保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发现杨维争家果园里铺设的粘鸟网后,劝说他拆除掉。
因为有些不啄食果实的猛禽看到粘鸟网上挂着的鸟,飞过去捕食时也会挂在网上。此外,果园紧挨着一条河。粘鸟网还容易误伤一些只吃小鱼、小虾的水鸟。
听了志愿者的解释,杨维争当即拆除了粘鸟网,换上了志愿者提供的既可驱鸟又不伤鸟的驱鸟带。
后来,志愿者发现一种新型的果园防鸟网既可以防止鸟啄食果实又不伤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果农的损失,赶紧给杨维争送了过去。
传统粘鸟网上的绳很细,鸟很难看到。鸟撞上去后,很容易被网缠住,根本挣脱不开。这种新型防鸟网上的绳较粗且有弹性,更容易让鸟看到。即使有鸟不小心撞到网,也会被弹开而不会让网缠住。这种防鸟网的网孔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它们想吃就吃吧”
尽管果园里安了驱鸟带和防鸟网,但还是不能保证每棵果树都能被保护起来。依然会有一些喜鹊和灰喜鹊从那些没有防鸟网的地方钻进果园去,挑选那些个头大、甜度高的梨啄食。
虽然那些喜鹊、灰喜鹊依然会来果园偷吃梨,但杨维争想开了:它们想吃就吃吧,反正树上那么多果子呢。这些损失他还可以承受。
其实,杨维争本身就喜欢鸟。自从听志愿者讲了人和自然和谐要相处的道理后,杨维争特别关注那些与保护自然,尤其是与爱鸟、护鸟有关的新闻,还把相关新闻讲给其他果农听。
杨维争接受了志愿者提出的“生态友好种植理念”,决定和其他果农一起,用实际行动让果园和鸟类和平相处。
除了自家不安粘鸟网,杨维争还向同村其他果农宣传爱护鸟类的相关知识。在他的劝说下,村里其他果农也拆除了自家的粘鸟网。
爱心与心愿
杨维争等果农爱护鸟类的举动感动了白洋淀湿地生态野保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他们也想尽力为果农做些什么。
杨维争所在的柿庄南村,果农们种的梨多为早熟品种。这种梨皮薄、水分多、甜度高,容易被野生鸟类啄食又不适合久放。如果这些梨不尽快卖出去,时间一长,就只能烂掉。
从去年开始,白洋淀湿地生态野保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开始采取各种方式帮果农卖水果。
连日来,志愿者除了发动亲友购买“爱心梨”外,还义务出车,帮杨维争等果农送梨。
杨维争家的梨树今年预计产果约5000公斤。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家的梨现在已卖出近4500公斤,还有约500公斤就卖完了。
面对杨维争和家人的感谢,白洋淀湿地生态野保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晓晔说,他们的心愿有两个,一个是鸟不受伤害,另一个就是果农的日子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