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第3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引导中小学生提高眼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用眼习惯。
现在不少学生家长多了一项重要工作:关注孩子是否看得清楚黑板。近日,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沧州爱尔眼科视光中心人满为患,而且大部分都是学生和家长的身影。
沧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病科黄静主任表示,近些年来,由于中小学生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不足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并逐渐低龄化、重度化,有些孩子甚至在入托检查中就发现了近视。随后笔者向黄静主任了解近视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总结了三个高招进行分享。
防患于未然
最好是建立一个屈光发育档案,每3个月至6个月进行一次跟踪检查,根据近视防控体系的要求留档与对比。
如果孩子出现歪头视物、频繁眯眼、揉眼眨眼、经常皱眉、视力明显下降以及看电视凑得很近等症状,应警惕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视力及屈光状态检查,掌握视力及屈光状态变化情况,给予正确的干预和治疗。黄静主任说:其实我国大数据显示,6岁孩子的视力不良率高达14.5%,并且近视的孩子在近视前两年眼轴就有快速增长迹象,远视储备消耗迅速。正确的做法应该在孩子三周岁开始定期进行一次眼部的检查,尤其是父母有近视的孩子需要关注远视储备是否充足。
家长在发现自己家孩子近视后一般会有3种反应。第一种:不管不顾,认为正常情况,不佩戴眼镜,不进行干预。第二种:过度紧张,听信谣言、秘方,错过控制黄金期。第三种:根据科学的近视防控手段,选择适合孩子的控制办法。黄静主任介绍,在就医的家长中,前两种情况在门诊经常遇到,不愿戴眼镜治疗,怕度数越来越深,怕眼睛变形。其实,不戴镜增长更快,并且眼睛变形是眼轴增长所致,与戴镜无直接关系。
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视功能出现了问题而导致视力不好。因为视力不好有多种影响因素。在视功能检查中,通过对眼睛调节功能、集合功能、眼球运动协调性等检查,发现异常值,从功能角度寻找孩子视力不良及近视进展的原因。因此,通过双眼视功能检查和相应训练可以使视觉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缓解视疲劳,也可以起到控制近视的作用。在了解了近视的预防和控制办法后,笔者又向黄主任咨询了家长们比较关心的话题。怎样合理用眼呢?黄静主任表示:
1、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3岁以下的儿童尽量不要使用电子产品。如果说3~6岁儿童非要使用电子产品的话,一定要控制使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6岁以下每次不超过15分钟。另外也要注意,学龄儿童要牢记“20,20,20”这个用眼规则,即每看20分钟,至少看20英尺(6米)远的物体至少20秒,让孩子们能够保留更多的远视储备量,延缓他们出现近视的年龄,减少近视的出现。
2、注意用眼习惯 减少年龄过早的近距离阅读,减少近距离用眼,尤其减少持续的近距离用眼时间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连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不能躺着或在车上看书或手机;读写姿势遵循“三个一”原则: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身体与桌子距离一拳、握笔的手指指尖到笔尖距离一寸。
3、增加阳光下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能让小朋友充分接触阳光,即使是阴天,户外的光照强度也比室内强很多。光照越强,多巴胺分泌越多,而多巴胺能够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并且在阳光下,小朋友的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模糊离焦减少,也起到抑制近视的作用。
通过了解,沧州爱尔眼科医院在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方面有丰富经验:
目前,沧州爱尔眼科已经建立集“预测-检查-控制”三位一体的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包括对青少年用眼行为进行监测及干预为主的预防手段,以远视储备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为主的检查技术,以改善视功能异常技术为主的治疗手段。通过这套防控体系,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近视问题。
① 爱尔医学验光配镜:
普遍矫正孩子近视的科学方法,囊括十几项医学验光检查流程提供精准依据的数据,为每一位孩子验配出戴得舒适、精准矫正近视的眼镜。
② 爱尔角膜塑形镜:
目前能够有效控制、延缓近视发展,避免孩子发展成为病理性高度近视的安全方法之一,就是科学验配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验配范围在近视600度、顺规散光150度以内,年龄在8岁及以上。据统计,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大幅度减少孩子每年近视度数增长的速度,临床研究表明,与单光框架眼镜相比,减缓近视发展效率达50%-90%,远远优于单光框架眼镜。
黄静主任最后表示,沧州爱尔眼科医院将继续积极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致力于为每一位有需求的青少年,提供优质、专业、温暖的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