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次轮,中国队0比1不敌日本队。虽然比分还算“体面”,但比赛内容反映出中日两队间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0比1背后,是让人惊讶的1比16。
赛后准备返回西班牙的武磊,在机场碰到了几乎一整支准备回到各自所在的欧洲俱乐部踢球的日本队。准确来讲应该是16人,这还不包括因伤退出的利物浦前锋南野拓实。
1比16
机场上的尴尬
踢完这场比赛后,国足阵中唯一的留洋球员武磊回归西甲。
凑巧的是,他在机场遇到了同样返回各自所效力俱乐部的日本球员,不禁在微博上感慨:“在我旁边,几乎一整支日本国家队的球员都准备返回各自所在的欧洲俱乐部,真的很让人感触!我们和亚洲强队的差距确实很大,正视差距!绝不虚度每一天!”
武磊的感慨很真实,也很残酷,因为这反映出中日两国足球水平差距巨大。在留洋球员这一个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亦然。
此次日本男足的23人名单中,有16人在欧洲联赛效力,其中12人效力于欧洲一级联赛,包括效力于五大联赛的七人。整体来看,目前在欧洲各级别联赛效力的日本球员共有451人。
相比之下,目前在欧洲联赛能真正站稳脚跟的中国球员恐怕只有武磊一人,在五大联赛的也只有他一人。
留洋球员展现出的出色技战术素养和开阔视野已毋庸赘言,从中日比赛中日本球员的娴熟技巧、压迫式打法和“压倒式”数据就可见一斑,而他们甚至还未展现出最强实力。
中国球员“留洋”
逐渐变成“镀金”
虽然中国球员的留洋现状让人尴尬,但留洋之于中国足球并不陌生。
早在1998年7月,杨晨就转会德甲球队法兰克福,成为中国球员留洋欧洲五大联赛第一人。此后,范志毅、孙继海、马明宇、李玮锋、李铁、邵佳一、郑智等国内优秀球员也出现在欧洲五大联赛中,有的还成为主力球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甚至未成年的中国球员去欧洲、巴西等地深造,但这些孩子在国外很难立足,导致“留洋”逐渐变成“镀金”,“出口转内销”现象普遍。
中国球员“留洋少、留洋难”的原因,包括自身实力不够、国内高薪带来的动力不足(已颁布的限薪限投政策或将缓解该问题)、年轻球员缺乏实战等。
虽然问题不少,但留洋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对中国球员来说,比较务实的选择是登陆非五大联赛的各级别联赛。
到欧洲留洋
从低级别联赛开始
实际上,日本球员中能直接登陆五大联赛的也很少。目前这支日本国家队中,植田直通和阿道效力于法乙;室屋成效力于德乙;柴崎岳来自西乙;中山雄太和堂安律来自荷甲;在中日比赛中送出助攻的伊东纯也效力于比甲;守田英正来自葡超;古桥亨梧来自苏超。
武磊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更愿意让自己的留洋成为一种导向,去影响更多球员走出去。他说,日本、韩国球员在五大联赛踢球的并没有多少,绝大多数还是在五大联赛以外的欧洲国家联赛或次级联赛踢球。庞大的基数下,即使很多人被淘汰了,在欧洲踢不下去回去了,但仍有很多人往外走,回归日本联赛后也带来了丰富的经验。
武磊认为,只要大批中国球员愿意走出去,能在国外立足,中国足球的水平就有可能真正提高。
中国足协也意识到了球员留洋的重要性。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曾表示,计划把青少年队伍整建制送出去,并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保障,包括学习、生活等,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二是确保孩子有球踢。
业内人士建议,由中国足协牵头成立一个青少年足球海外发展基金,制定15年海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1000-2000名高水平人才。
当然,鼓励留洋的同时,还应重视作为一国足球根本的国内联赛。
期待武磊的“孤独”能早日画上句号。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