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0日
第09版:09

骨科院士莅临沧州二医院“传经送宝”

院士为沧州带来“骨科微创新技术”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学习班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第四十一届骨折微创学习班”在沧州市天悦酒店第二会议室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一行来沧就骨科微创技术“传经送宝”。

当天晚上举行的学习班座谈会,由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赵建勇主持。院党委书记王立新代表医院对张泽英院士及其团队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历届的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学习班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折微创学习班举办得很成功,也得到社会各界和同道的广泛关注,学习班的学员们积极性都很高,也感受到深厚的学术氛围,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一起交流,希望大家学有所获、有所提升,共同促进医院微创骨科专业的发展。

随后,张英泽院士进行了“130年后的新发现”专题讲座;侯志勇教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解析;陈伟教授阐述了“三角支撑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革新”;郑占乐教授就“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详细讲解。会后,参会人员踊跃提问并认真听取专家的解答,现场学习气氛热烈。

双三角支撑固定 髋部骨折新方法

张英泽教授来到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二手术室,面对会场外近百名来自各县市区域骨科专家,通过镜头对场外与会医师讲述并进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邱某某,女,78岁,外伤致左侧髋部疼痛、活动受限7小时入院,初步诊断: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髋部骨折,每年约150万人受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发病率最高,非洲最低。1992年,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指出:全球范围内髋部骨折发生率女性18%,男性6%,到2025年达到260万,到2050年达到625万,成人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7.01%,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中,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79%。沧州人口老龄化位居河北省前列,沧州地区属于此类骨折高发区域。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早起下地行走、生活自理尤为重要。过去治疗此类骨折传统DHS、髓内钉系统内固定中存在的问题是:钉尖与骨质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受力面积小,局部压强大,易切出,单一交叉点抗弯刚度小,形变大,形成“合页”效应,破坏骨质易断板,头颈螺钉角度大,产生轴向分力大,易导致退钉,结构简单,应力传递路径单一,易发生应力集中。而目前股骨近端生物性髓内固定系统是张英泽院士以双三角支撑固定系统为基础,双三角支撑固定增加的横向支撑螺钉显著增强了横向稳定性和抗张力性能,减轻了锁定钉的应力集中,有助于减少退钉、内固定物切出和髋内翻畸形的发生。老年患者第二天即可下地,最大程度恢复到患者未受伤之前状态。

胫骨平台骨折双反牵引 2厘米微切口

张英泽院士还为沧州骨科同仁,带来第二台双反牵引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演示。这是一个47岁的男性患者,摔倒致左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1.5小时入院,诊断:左侧粉碎性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张院士通过自制牵引架,一侧向膝关节远端牵引,一侧向膝关节近端牵引,形成以平台为中心,上下相反的两个牵引力,称为张氏牵引。张氏牵引技术即以骨折端为中心向相反的两个方向牵引的技术,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挤压复位,韧带牵拉移位骨折块复位,塌陷骨折块关节囊外顶压复位,单侧骨折应用单侧接骨板平衡固定,复杂骨折应用双侧接骨板平衡固定,术后关节镜示外侧平台解剖复位及进行膝关节半月板损失修复,张院士用2厘米微创小切口,解决原来需要20厘米左右的手术切口,使受伤患者真正体会微创的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过程。

设立骨科培训基地 开启微创新篇章

随着张英泽院士教学手术进行和演说,沧州专家学习热情的高涨,阵阵掌声体现出医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赵建勇院长倡导下,张英泽院士决定在沧州二院设立骨科微创技术培训基地,为沧州骨科专业化、微创化开启新的篇章,为沧州医疗更好为老百姓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四十载风雨兼程,从艰难的起步创建,到稳步前进跨越式发展,搭建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平台,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微创骨科不断引进培养优秀人才,逐步与国内乃至国际接轨,立志为促进骨科发展,为人类健康、社会发展作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英泽教授,从事创伤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率先开展了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内固定方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严重骨盆骨折伴骨盆内大出血的血管介入治疗,颈椎骨折同时行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微创跟骨骨折的治疗均居国内先进水平;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张英泽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获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研制发明的“锚式加压钉”获1999年河北省首届发明奖;2002年发明的“自动生理加压内固定钢板”、2004年发明的“骶骨棒内固定瞄准器”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国家级发明专利一项、德国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研项目1项,并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省长特别基金、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重点基金等。

张英泽教授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24篇,主编出版专著25部,其中主编的《临床创伤骨科学》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创伤骨科的诊断与治疗技术;《英、日、汉骨科常用词汇》为国内同类辞书的首创;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20余名。

张英泽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先后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医生、全国优秀院长、全国优秀教师及省、市、校、院级等多个荣誉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同时兼任河北省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骨伤学会委员、中国修复与重建学会常委等职务;《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总编辑。

2021-09-10 院士为沧州带来“骨科微创新技术”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4836.html 1 骨科院士莅临沧州二医院“传经送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