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贺 本报记者 李小贤 摄影报道
生活条件好了,家长对于孩子身高却越来越焦虑。
“我的孩子比同龄人矮不少,如果长不高可咋办呀?能打增高针吗?”这是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院区儿保中心副主任高超每天听到最多的话,“增高针仿佛成了家长的救命稻草。”
“就想再长3厘米”
今年14岁的彤彤长相清秀,身高1.62米,站在同龄人中间并不矮。可是彤彤却依然为身高自卑。
彤彤从小学舞蹈,打算以后考取艺术学校。在学舞蹈的伙伴当中,彤彤并不矮,可是到了13岁之后彤彤就不怎么长了。尤其得知自己所心仪的专业对身高要求达到1.65米以上后,彤彤开始对身高变得格外敏感。
每天,彤彤几乎都要测一下身高,期望着有一天身高会“达标”。
彤彤妈妈刘美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网上查询增高信息时,刘美娜看到了一些关于增高针的信息。
刘美娜心动了,为了孩子,花钱又算得了什么呢,无论如何,她也要试一试。
刘美娜带着彤彤来到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院区儿保中心。一进诊室,刘美娜就迫不及待地说:“医生,我们想打增高针。”
高超一听,赶紧解释,增高针可不是随便就能打的,孩子必须对症才能打。
刘美娜指着彤彤对高超说:“我家闺女14岁了,你看看还能打吗?”
高超问诊了孩子的相关情况,表示孩子的身高属正常生长发育,骨骺已基本闭合,即使注射增高针也难以有效果。
一听高超这样说,刘美娜有些着急了,“我们就想长高3厘米,怎么那么难呢?这不是毁了孩子的梦想吗?”
刘美娜开始恳求,“你就想办法为孩子注射增高针吧,即使长不高,我们努力了也就不后悔了。”
高超理解家长的焦虑,只能耐心解释,使用增高针必须要对症才行。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特纳综合征等是目前已批准的可以用生长激素的情况,且有时间窗口,只有孩子骨骺未闭合,才存在长高的可能。“增高针是治病的,不该打的打了,有可能无法增高,还会有副作用。”高超说。
刘美娜却有些听不进去,竟对医生说:“你这儿不给打,我就去别的医院。”
打了8年增高针
在众多的求医者中,乐乐是高超接触时间较长的一位患者。乐乐打增高针已经快8年了。
高超还记得第一次见乐乐一家人的情景。
乐乐的爸爸张斌身高不足1.6米,乐乐的妈妈身高将近1.7米。张斌从小就比同龄人矮很多,长大后工作、恋爱都受到了影响。张斌当年找媳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个子要高,希望能够改变基因。
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张斌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身高,几乎每隔几天就要给孩子测测身高。儿子一直比同龄人矮,这让他很担忧。他带着孩子运动,可是结果并不理想。他不希望儿子将来跟他一样面临个子矮带来的困境。
他去了多家医院咨询,看看有没有办法让孩子长高。
经过骨龄检测、血常规、血糖、甲状腺功能、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等全面检查之后,乐乐被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如果不人为干预的话,乐乐的身高应该不会超过1.6米。
这个结果让张斌几近崩溃。这种情况下,乐乐可以打增高针。
高超介绍,所谓打增高针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但打增高针周期长,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痛苦,而且费用不低。
张斌左右为难,没有立即答应,表示回家考虑考虑。
回到家,张斌查了大量有关增高针的资料,最后,他还是下定决心为孩子打增高针。
当时国内已经获批的生长激素有粉针和水针。经过比较,张斌选择了水针。水针比粉针吸收好,价格也能接受。
当年,只有6岁的乐乐接受了第一支增高针。后来,每天一针,他也慢慢习惯了。
打针、量身高成了乐乐家每天的必修课,哪怕有了毫米级的增长,也会让张斌兴奋。
能不能持续打增高针,需要定期做检查。其间,由于生病等原因,乐乐也会停打一段时间的增高针。随着年龄增长,乐乐有些抗拒去医院复查,可是看到焦虑的父母,他不得不每隔一段时间去医院“报到”一次。不过,看到自己个子变高,他自己也很开心。
如今,14岁的乐乐已经长到了1.6米,还在继续打增高针。医生预估,他的身高能超过1.7米。
每个月需要花5000元左右,这对于乐乐一家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张斌咬着牙坚持下来,在他心里,只要乐乐能长高,他就觉得值了。
哪怕多长1厘米
“5岁到青春期前是治疗身材矮小的黄金时段,有的家长发现青春期的孩子生长速度慢了,有可能是骨骺已经闭合,这时候再治疗就基本没有效果了,如果非要打增高针,可能会产生副作用。青春期前,如果发现孩子身高年增长小于5厘米时,就应该考虑存在生长障碍。”高超说。
造成孩子难以长高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内分泌性矮小,骨骼系统疾病等。还有更特殊的比如特纳综合征,南皮的淘淘就是一名患这种病的孩子。
初见淘淘时,高超以为她才3岁,可是她的实际年龄已经5岁了,身高比同龄孩子矮很多。
淘淘妈妈崔方敏告诉高超,在淘淘很小的时候,她就发现淘淘的个子比较矮,但当时没有太在意。可是孩子上幼儿园后个子仍不怎么长,5岁的淘淘只有90多厘米高,这让崔方敏越来越焦虑。
为了弄清孩子矮小的原因,崔方敏带着淘淘找到了高超。经过详细检查后,结果问题竟然出现在染色体上。淘淘的性染色体数量比正常女性少一条,患的是特纳综合征。
当听到医生说淘淘得了特纳综合征时,崔方敏一脸蒙:这是个啥病?
高超解释说,特纳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病,可以导致患者生长缓慢,主要临床特征是身材矮小和女性青春期不发育。按照骨龄预估成年身高的情况看,淘淘的预估成年身高超不过1.4米。
这可怎么办?孩子矮小会对她的身心造成很大影响。崔方敏不敢想象淘淘以后的生活。
高超认为孩子还比较小,积极治疗后,身高应该会有所增长,可以对症补充生长激素和雌激素,但有可能比单纯生长激素缺乏的患儿来说,效果要差一些。
哪怕能让孩子多长1厘米,崔方敏也不愿意放弃。
她选择了长效水针,一周注射一次,注射半年后,她又听从医生的建议转为了水针,一天注射一次。
坚持了一年的时间,医生按照骨龄预估,淘淘身高可以达到1.5米。
家长应该怎么做
“以前,到这里来看病的,基本都是个子特别矮小的孩子。近些年,到这里想打增高针的,有很多是发育正常的孩子。”高超告诉笔者。许多家长在孩子身高上充满焦虑,希望女孩身高能长到1.65米以上,男孩最好能长到1.8米以上。
高超说,近几年,家长带孩子来咨询增高针的越来越多,暑假和寒假期间最多,但绝大部分孩子是不需要注射生长激素的。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在同龄人中个头偏矮,担心今后个头不高;还有些家长自己个头不高,担心孩子会遗传;少数个头较高的家长,也会担心孩子身高达不到期望值。
在接诊过程中,高超总是要一遍遍给家长们解释,生长激素并非增高灵药,也不是想打就能打的,必须对症才行。而且,为不需要补充生长激素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也会面临一些风险。
高超说,遗传、睡眠、营养、运动、情绪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家长需多关心孩子整体生长发育状况,不必过于执迷身高指标。如果担心孩子身高增长过缓,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做正确评估,切莫盲目吃增高药品。
高超建议,对于正常发育的孩子来说,家长不要过于焦虑。平时家长应让孩子注意正常饮食,不要过多摄入生冷、油腻、辛辣、甜的食物,让孩子多晒太阳,多做纵向运动,保持充足睡眠,这样做会让孩子处于良好发育过程中,有助于生长。
(文中家长和孩子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