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8日
第15版:15

庭院情深

■袁宝霞

我又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老家。90岁的老妈生活不能自理了,执意要回到老家安度余生,我们姐妹三人也只好随她所愿。

打开两扇木质的大门,门框上“五好文明家庭”的牌子映入眼帘,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进老院,想不到南墙下那棵杏树依然枝繁叶茂,两棵榆树也长得又高又直,像是看家护院的两个卫士。

院子里有五间北屋,西边那两间曾是我们姐妹的闺房,因年久失修有些破旧,父母住的三间屋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却依然完好无损。两间东屋里,炊具落满灰尘,但依然静静地等待主人的到来。

走进老屋,母亲乐开了花。老屋的老物件让人觉得温暖——条几上的座钟买了30多年了,上弦后依然走得准时;吊扇的翅膀虽然锈迹斑斑,却依然能转动;大立柜在墙角静默着,覆着的尘埃像岁月的被子,保留着过往的温度。

在老院静坐,有种恍如隔世之感,儿时姊妹们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嬉戏玩耍的欢快画面,又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令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老院是我们姊妹的游乐场。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农村的孩子没有什么玩具,姐姐就陪我踢毽子、丢沙包、跳绳、玩石子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姐姐带我去村西边的桥下挖一些红黏泥,相当于现在孩子们玩的橡皮泥。回家后,掺上点水在地上摔揉,直到摔揉得很细腻了,就可以用它造小车,或者捏个小泥人、小动物、哨子等,晒干后就是最好的玩具了。

那时农村没有电灯。夏日的夜晚,我和姐姐有时在月光下捉迷藏,有时一家人在月下喝茶聊天,听母亲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天仙配》等故事。有时母亲也会教我们一些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直到现在也是倒背如流。母亲虽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这座宝库的大门。

冬日的夜晚,煤油灯下,母亲坐在蒲团上,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摇着纺车纺线。细细的白线从又白又软的长条棉絮中不断地抽出来,那车轮转得像一盘录音磁带,唱着低沉的乡音。

我觉得好玩,闹着也要纺线。母亲扭不过我,便让我试一试。结果可想而知,每次总是把线纺断了才罢休。渐渐地,我在这“嗡嗡”的催眠曲中睡熟了……

长大后,我有了自己的小家,每到寒暑假也会回娘家住一段日子。每次回老家,母亲总是做我最爱吃的饭:包水饺、烙饼等。无论有多么疲惫,但我一回到被亲情包围的老家,就感觉自己还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杏树上的几片黄叶落在我的肩头,打断了我的回忆。虽然一切已物是人非,但老院依旧,依然保存着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是我永生难忘的地方。

2021-09-08 ■袁宝霞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4606.html 1 庭院情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