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失明女童独立外出”的视频,在网上获得百万网友点赞。
家住重庆市渝北区的邓颖,今年10岁,患有先天性双目失明。为了锻炼邓颖独立自主的能力,她的妈妈程英让她自己出门买东西。每次孩子出门,程英就悄悄跟在后面,默默陪伴着她。
(据9月2日中新网)
有网友称,程英对孩子的默默守护是“最深情的隐形陪伴”。在笔者看来,这应是最好的陪伴。父母对子女的深情,人皆有之;但适合孩子成长的陪伴,才是最好的陪伴。
“我们做父母的,不可能永远陪着她”;未来生活中必定会面临各种困难,“只能靠她自己独立解决”。程英的这些看法,是正确的,也是切合实际的。
父母给孩子再多的关爱,也无法守护他们一辈子,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才是最好的守护。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如此,对于患有先天性双目失明的小颖来说,也是如此。为此,程英鼓励小颖独自出行,自己则悄悄跟在身后保护,“不让孩子发现”,希望孩子早日独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包办代替,是对孩子的溺爱;教会他们生活的技能,是对孩子的关爱。
程英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学习洗漱、穿衣服、叠被子等基本生活技能。买了盲杖,又在网上找了使用教程,手把手教女儿使用。复杂路况,小颖经常被绊倒,这会让小颖受挫并失去耐心。对此,程英总会耐心引导女儿:再试一试,找到方法就好了。即便熟悉了路况,小颖偶尔也会走错,程英便教她:“如果发现不对劲儿,就倒回来,重新走。”
这些培养和引导,对于小颖来说,是会终身受益的。
最好的陪伴,是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第一次独立出门,小颖从起初有些抗拒,到最后成功返家,这让她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给了小颖更多动力,也让她学会了总结,“我会按照妈妈平日里的嘱托,先在路边仔细聆听周围的声音——如果周围有其他人在走动,也听不到车辆驶过的声音,这就是绿灯”。小颖从最初走错路时陷入恐慌、辨不清方向,逐渐成长到现在熟练地独自外出。
最好的陪伴,是陪着孩子慢慢成长。“有时候我在后面跟着,看她走得很慢,或者遇到什么困难,也忍不住着急,想要把她直接带走。”程英说,想到以后的路必须由孩子“独立走下去”,她只能按捺住心中的冲动,默默跟在身后。
慢慢地走路,有时还会摔跤或者走错路,这对于小颖来说,就是成长的代价。母亲的放手,让小颖越来越自信,而母亲默默地陪伴,让这份爱更加厚重。
父母学会放手,坚决不越俎代庖,让孩子慢慢成长,这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