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庞维双)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阳光政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去年年底,市属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部完成。市属企业引入社会资本,走出混改试验的重要一步。
为实现国资监管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变,市国资委全面转变监管职能。截至2020年年底,市属经营性国有企业完成集中统一监管。对于新划入企业,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企业家底,清理历史遗留问题。
同时,我市全面完成市属企业公司制改革。截至去年年底,新划入国资委监管的12家全民所有制市属企业全部完成了公司制改革,逐步形成出资人、董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规范运作、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
此外,按照产业相近、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我市新组建了水发集团、交发集团、大运河集团,拟对现有平台公司进行整合重组,推动优质资源资产集中共享,切实做强做优国有资本。
危困企业退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去年全年新增企业改革资金1.61亿元,用于缴纳危困企业职工社会保险,98家危困企业职工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其中,我市列入全省“僵尸企业”处置范围的19家“僵尸企业”全部达到处置标准,在全省率先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