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31日
第10版:10

善待老年人,就是善待明天的我们

本报评论员 赵晓煜

70多岁的杨女士和老伴骑电动三轮车回家,不料,电动车侧翻,两人全倒在地上。几位路人立刻伸出援手,有人帮忙扶车,有人询问受伤情况。一位少年始终陪伴在两人身边,直到确认他们没事才离去。

(据8月22日《沧州晚报》3版)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2.64亿人,老龄化率达到18.7%,进入轻度老龄化阶段。怎样对待老年人,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

养老、医疗、保健、出行……这些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大环境”理所当然需要研究,进一步改进,因为这代表着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但是一些传递着温情、彰显着人文关怀的“小细节”才是善待老年人的出发点,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关爱老年人,并不仅仅表现在养老院数量的增多,也不是公用设施是否更齐全,根本点是以人为本,让老年人更有尊严地生活,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湖北随州一位行动不便的94岁老人去银行进行社保卡激活时,被抱起进行人脸识别。因为激活社保卡必须要本人到场,这是银行的规定。

无独有偶。又有两个老年人“碰壁”的视频接连上了热搜:“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科技,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老年人却被挡在这扇大门之外。当我们都在大步往前走的时候,也要回头看看那些被时代抛在后面的老年人。因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们打下的根基。

让人欣慰的是,这很快引起了各界重视,解决方案也随之出台。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时,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解决老年人在智能化方面遇到的困难。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体现全社会对待老年人和儿童的态度。它是老人上下公交车时得到的暖心搀扶,也是普及扫码支付的同时还留下的那个现金窗口;它是陌生人对老人路遇难事的爱心援助,也是儿女手把手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机的耐心讲解。

善待老年人,就是善待明天的我们。只有我们这一批人给予老年人足够的耐心和关怀,下一代才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善待我们。

2021-08-31 本报评论员 赵晓煜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3517.html 1 善待老年人,就是善待明天的我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