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相和 记者 张倩)日前,黄骅市考古工作人员在海丰镇遗址附近发现一处古代制盐卤水井,形制规整。河北海盐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对井底瓷片、井壁砌砖和芦苇捆鉴定,认定为金代遗迹。
这处卤水井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骅市海丰镇遗址东北约10公里处。井深约255厘米,直径约265厘米,井壁为灰色砖块砌成,形制完整。工作人员根据井中发现的瓷片、木头等物品初步判断这处卤水井年代为金代。井底还存在捆扎好的芦苇,工作人员推测它的作用是过滤卤水中的杂质。
记者了解到,2020年6月,黄骅市发现河北首个金元时期煮盐遗址,并对多处盐工房址、煮盐灶、灰坑等进行抢救性清理。金代制盐卤水井的发现,在黄骅及周边地区尚属首次。
河北海盐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说,海丰镇是一座因盐而兴的古镇,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在金代,海丰镇为当时的盐业中心,曾在此地设立盐使司,管理河北和山东盐务。此次发现金代盐井不是偶然的,它形制完整,规模较大,印证了金代盐业的发达,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金代制盐历史。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教授王青说:“利用卤水井收集卤水是古代海水制盐的第一道工序。这次发现的金代卤水井,井壁砖砌得比较规整,规模比较大,进一步丰富了黄骅区域金代制盐的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