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仓在运河码头货栈当小工,负责验货搬货。那个年代,大宗货物就是粮食。货到了,他要用手深深地插进粮食里,看有无掺杂使假,霉烂变质。然后,再清点数目,搬运入库。
一开始,他手上没劲,半人高的粮食口袋,只能插入一巴掌。干了两年后,手上不知不觉就有了力道,一掌插下去,整只胳膊几乎被粮食吞进去了。
当地出了一个混混,人称“铁胳膊”。此人拳脚并不出众,但打架时尽出阴招。不知他从何处弄了二三十个铁环,与人打架时,套在两只胳膊上,别人与他交手,都架不住他的双臂,自然就甘拜下风。
凭这一招,“铁胳膊”横行霸道,四处收取保护费,遇不掏钱者,出手便打人。有一次,他来码头收保护费,于海仓的工友与他交手被伤了四五个。于海仓咽不下这口气,下决心要练成铁胳臂,为弟兄们报仇。
他的练法很笨。每天收工之后,他让伙伴们用装卸货物用的木棍子,轮番击打他的双臂。尽管弟兄们没有用尽全力,但几天下来,他的胳膊还是肿成粗萝卜。消了肿后,接着让弟兄们用棍子抽。
两年过去了,于海仓的双臂有了一层厚厚的硬茧。弟兄们再用棍子抽打时,他也不觉得疼了。他每天还要用手插粮食袋子。深一掌,浅一掌,冷一掌,热一掌,掌掌磨砺着他的指尖与筋脉!
中秋节到了,“铁胳膊”又来收保护费。掌柜的刚说手里没钱,这小子一抡胳膊把人打得满脸是血。早就满腔怒火的于海仓冲上去和“铁胳膊”厮打起来。肉胳膊毕竟干不过铁胳膊,几个回合下来,于海仓明显处在下风,最后,竟然被“铁胳膊”追着打。
情急之中,出于保护个人的本能,当“铁胳膊”再次向他袭来时,他下意识地作出插粮食袋子的动作,用尽全身力气,冲着对方腋下捅去,只听一声惨叫,“铁胳膊”顺着河坡滚了下去……
一年后,于海仓拜津南武术名家“铁掌李”为师。他将自己的经历说给了师傅后,“铁掌李”摸着他的手说:“你这是功成自然啊,如再练练轻功,那将会如虎添翼!”
于海仓习武三年后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名扬华北的运河支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