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4日
第18版:18

沙家门武术:

变幻莫测重实战

杨志刚

杨志刚(左)和弟子郑松鹤

沙家门武术传承者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在东光县,提起武术,人们常常会说到“沙家门”。这是在大运河沿岸众多武术门派中,唯一一个发源于东光,且仅存于东光的武术门派。

在东光县城的英雄武馆,诺大的演武厅中央,今年52岁的省级非遗沙家门武术传承人杨志刚,拉开架子,打起沙家长拳来。

但见他出手极快,辗转腾挪间,更显刚柔并济。接着,杨志刚操起双刀,虎虎生风,那一招一式,可谓变幻莫测……

三百年能人辈出

关于沙家门武术历代的传承,杨志刚说:“沙家门武术的起源要追溯到明末清初,到我这,已经传承九代了。”

“沙家门武术祖师爷,也就是第一代掌门人沙云碧,在一次上山采药时遇见一位身染重病的高人。因沙师祖会一些医术,用草药救了他一命。那位高人为了报恩,将一些武艺传授给了沙师祖。自此以后,他勤学苦练,成就了一身本事。”杨志刚说。

沙云碧一生收了七名徒弟,但是他们因参与反清复明被清廷通缉。

“我的第二代祖师姓李,人称‘李爷’。他落难后来到东光县秦庄一带,在秦庄大庙出家为僧。他隐姓埋名,用大半生的时间苦练武功,总结提升沙家门功夫,最后在秦庄终老。”杨志刚说,“是李爷将沙家门武术带到了东光,并在这里扎根。”

“李爷”晚年收的徒弟靳兆林深得真传。靳兆林曾与众人较技,以一己之力镇服百人,因此名声大振。

靳兆林的徒弟庄八,暮年还能双手抓牛角,将一头大牛举过头顶。庄八一生收徒二人,一为商河源,一为马湘。马湘武功高强、一身正气,曾在京城揭皇榜,扬善惩恶,为民除害。道光皇帝曾钦赐黄马褂给马湘,并为他立功德碑一块。

马湘的弟子中名气最大的有大刀李万青、大枪梁广平、单刀赵玉禄、双刀王华堂、铁胳膊刘西周等人。其中,王华堂能在八仙桌底下练双刀,一招一式出神入化。

王华堂的弟子邢殿升精技击、气功,善散手、散刀、散杆子、披拳等多种武术套路。邢殿升的弟子中齐景春、吕桂桐为民国期间著名武师,曾于1928年在南京中央国术馆参加武术国考,因成绩优异被国民政府聘请到浙江奉化武陵学堂任教多年。

沙家门武术第九代传承人杨志刚,便是吕桂桐的徒弟。

习练者内外兼修

杨志刚9岁那年,被人推荐给吕桂桐。一开始,吕桂桐只是让他练习压腿等基本功。

经过对杨志刚品行、意志的观察,3年后,吕桂桐说:“我看你担得起这门功夫,就正式收你为徒吧!”

吕桂桐先教杨志刚气功,随后又教他散手、散刀、散杆子。杨志刚白天上学,晚上就到吕桂桐家练武。由于他勤奋好学肯吃苦,吕桂桐把自己的功夫倾囊传授。

杨志刚在对本门派的基本功八趟拳、沙家长拳等刻苦学习的同时,还系统地习练了本门派的陆花枪、沙家岳刀、步行拐、双手带进枪等器械。

“沙家门派分为基本功训练,套路训练、技击训练、气功训练等五大部分,可谓内外双修,独步武林。”杨志刚说,“沙家门基本功有八趟拳和十二路弹腿等,可增强耐力,训练身体协调性,为以后的套路和技击奠定基础。”

现在,沙家门武术的套路训练,除了观赏与表演的“武舞”外,还有用于实战的擒、拿、打等技术,可防身自卫。

杨志刚说:“因沙家门武术注重人和自然的统一,所以除了传统武术,我们门派还有纯阳养生功、五枝梅养生功等十几种功法。”

今年34岁的郑松鹤,自7岁开始随杨志刚习练沙家门武术。“跟师父练武多年,我深知习武不是为了争强斗胜,而是增强体质、提升精气神。虽然工作比较忙、家事也多,但是一有空我就到师父这习武。”郑松鹤说。

技击之术是武术的灵魂,通过练习者不懈地对手、黏手、喂劲、听劲、化劲、懂劲、发劲,把技击推向人体能力的最高极限。“沙家门技击分为散手与散器械。散手讲究远打、近拿、贴身摔,抬腿不过膝。散器械分为散刀、散杆子、散大刀。”杨志刚说。

本着学无止境、博采众长的理念,1985年起,杨志刚又先后跟师伯齐景春,著名武术家冯春涛、马福增学习了散手、散刀、散杆子、三十六把扣子、七十二把转环、擒拿术等。

坚持习武40载,杨志刚闻鸡起舞,从未懈怠,深得沙家门武术之精髓。

破陈规开门授艺

沙家门武术门规甚严,在过去有“道不轻传、道不乱传”“艺不蹬门、艺不落地、艺不为官家办事”“宁可失传、也不乱传”等要求。门内有“失传少一枝,乱传害一方”的说法。

因此,到目前为止,沙家门武术是国内武术类唯一发源于东光县,且仅存于东光县的稀有拳种。

为了把沙家门武术发扬光大,杨志刚打破门规之见,开馆授徒。

2008年,他自筹资金创立沙家门“英雄武馆”,亲任馆长和教练,现在已义务授徒近千人。

杨志刚说:“我的五世师祖马湘曾在连镇设立‘英雄馆’授徒,传出过许多除暴安良的佳话。我的武馆叫‘英雄武馆’,就是要把祖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多年来,杨志刚和师弟曹建华、儿子杨帅、杨凯及门下众弟子,积极在全国各类武术交流活动中展示沙家门武术,并在多个赛事中获得佳绩。

2010年,长篇小说《霍元甲》作者王洪海到东光考察霍元甲的祖籍与家乡的武术根源,在观看了沙家门弟子们演练之后大加赞赏。后来,霍元甲的玄孙女霍静虹来到东光老家,赴沙家门英雄武馆切磋交流。

在传播武学的路上,杨志刚还注重武德修养,积极从事慈善事业。汶川大地震时,他第一时间倡议并组织捐款捐物。

他们还编写了数十万字的沙家门武术理论与实践书稿,其中一部分被收录到《沧州武术》系列丛书中。同时,他们拍摄了大量沙家门武术的拳械套路教学视频。

“沙家门武术中有很多养生之道,也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看到孩子们茁壮成长,还有四面八方的人来学习交流,我特别欣慰。我要让更多的人看到沙家门这一稀有武术门派世代传承。”杨志刚说。

2021-08-24 沙家门武术: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2780.html 1 变幻莫测重实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