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4日
第13版:13

收费不透明 服务无保障 监管有盲区

家政家修行业坑人乱象该管管了

搬家费1500元变1.8万元,北京四方兄弟搬家公司6人近日获刑。虽然违法人员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家政家修行业坐地起价、强收费用行为仍屡见不鲜,消费者深受其苦。

记者发现,冒充知名品牌,收费完全无标准;在服务过程中坐地起价、虚构故障,借机抬高费用,或以次充好,收取高昂费用;服务质量没法保障,售后服务延时等是影响家政家修行业健康发展的三宗“罪”。

冒充知名公司,搬家公司坐地起价

“兄弟京北搬家公司冒用兄弟搬家公司骗取消费者信任,有明显欺诈行为。”前不久,一架钢琴、一台空调、一个柜子,2.1公里的搬家距离,让包先生支付了6000元的搬家费。他算了笔账,按照搬家公司之前所说,出车的运费一辆是280元,两车一共560元,还有三样物品搬运费分别为200元、150元、450元,合计才1360元。

然而,工人搬完后却坐地起价,要求额外支付人工费,每人每小时300元,共3人,5个小时共计4500元。包先生说,当时工人一共索要了8000元,讨还还价后他支付了6000元。“搬完已将近深夜12点,为了两个孩子及自身安危考虑,不得已支付了高价费用。”

同样受到“兄弟搬家”迷惑的还有市民孙先生。他选择了知名的“兄弟搬家”。出发地的房间离电梯通道长,要加收人工费,目的地的家具要从车上搬到家里还要绕路,再另收钱……就这样,加上运费以及其他成本,此前下单时所说的“300元加上后期正常支出”,变成了总价2000元。离开前,孙先生在搬家货车的副驾前才看到“北京兄弟众安搬家公司”的红章,原来自己找的并非真正的“兄弟搬家”。

巧立名目,各种收费“坑”消费者

相比搬家,家修服务对于市民生活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然而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坑”常常让市民头痛不已。

“我们家空调不制冷了,联系了售后要求上门维修,对方上门后给空调加了氟,加完之后居然跟我要了1850元。”李女士说,对方解释说具体要加多少氟得看实际情况,还说有其他的零件也要更换,“我也不懂,只能自认倒霉”。

潘先生因为担心官方售后维修费用高,在网上找了个人维修。“他们给我家空调更换了压缩机,收了480元,还说加氟720元,上门费200元,维修费280元,一共收了1680元。”潘先生这才发现,个人维修的收费明细更是完全看不到,自己掉“坑”里了。

和李女士一样,许多消费者并不懂技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容易处于弱势地位。

服务质量无保证,消费者投诉处理难

有的市民觉得遭遇了欺诈,便向服务公司申请退款,但售后进展却十分缓慢。

据高先生反映,他在京东下单了上门维修,由啄木鸟公司密云店来做的维修,他家有3个空调,工作人员上门后告知,有个优惠套餐共800元。但高先生交完钱以后,一个空调都没修好。“啄木鸟客服说不管售后,我去找京东,但显示没有订单。”高先生要求京东和啄木鸟平台退钱。但由于啄木鸟公司的注册地在重庆,高先生的投诉遥遥无期。

记者注意到,有的互联网维修服务因为注册地并不在北京,导致售后进程慢;还有的公司未在注册地址经营,监管部门只能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待后续处理。

提供银行卡和微信就可发布信息

记者登录58同城等网站,以个人身份发布搬家和维修的相关宣传信息,仅需通过人脸识别,提供银行卡和微信信息,一条服务信息分分钟就可以对外发布了,市场准入毫无门槛可言。

正因为市场准入门槛低,一些私人搬家团队、个人维修没有正规的资质,也避开了执法部门的监督。

要充分发挥平台的公示监管作用

“目前网络信息发达,消费者往往通过网上第三方平台寻找家政服务者。”北京市信凯律师事务所张晓伟律师建议,要充分发挥平台的公开和监管作用,比如要求入驻公司提前公示服务费用、事项等内容,在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前提下签署服务协议;服务后允许消费者如实评价并将评价内容公开;对投诉较多的商家采取强制退出机制等等。

张晓伟律师说,相比搬家,维修往往支付的金额不太高,而消费者采用司法途径解决耗时耗力,这让一些家政家修服务者钻了空子。对这类行为,以行政方式处理更为快捷。他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处罚力度;另外,相关的立法也需要尽快跟上,防止服务者利用法规缺失打擦边球。 据《北京日报》

2021-08-24 收费不透明 服务无保障 监管有盲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2773.html 1 家政家修行业坑人乱象该管管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