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3日
第07版:07

怎么才能停止自己脑子里的胡思乱想?

生活中,你是否总是反复咀嚼每件做得不完美的事;经常被人评价太矫情、太脆弱、太挑剔;会因为别人的一个语气或行为反复琢磨,被他人影响;觉得社交太消耗精力了,喜欢独处,感觉自己难以融入社会;长期焦虑、担忧未来。

如果你命中了其中的大多数,那么你可能是一个典型的——过虑者,也就是俗称的“想太多”。

“想太多”种类多

类型一:对失去亲密关系的恐惧

当人们对亲密关系抱有负面的核心信念时,他们可能根深蒂固地认为,“我的关系一定不会有好结局”。

因此,这些人很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过度敏感。他们一方面容易捕捉到关系中的负面信号;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从悲观的角度解读,并联想到自己即将被抛弃的“下场”。

类型二:对人际间负面信号过分捕捉、解读,对他人评价过分看重

对很多在人际关系中高敏感的人来说,只有在拥有积极的关系时,他们才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一旦出现不确定的情况,他们很少联想到中立的可能性,而是会立刻想到对方在生气或是自己被负面评价。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总是处于过度防御的状态中。

类型三:对自我表现过分担忧

这些人可能是自我意识过高的一群人。他们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特别是缺陷、错漏处),认为身边的人也关注到了这些缺点,并因此对他们产生了负面评价。

类型四:对不确定性的难以容忍

这些人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过度防御,却往往会发现:越是想要掌控所有事,越是会感到自己对任何事都很失控。

这些人以为自己是做好了万全准备,但他们此时的看法和想法是脱离现实的。他们其实根本无法清晰地思考问题,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

类型五:对职责的过分履行

当人们没有坚定且清晰的内在价值时,他们对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其实并不了解。因此,他们只能依靠外界声音来确定哪些是“应该的”,哪些是“不好的”。

他们没办法听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也就无法关注到那些对他们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可以说,这些人以为自己是高敏感,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又恰恰是不够敏感的。

其实,在面对选择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思考是必要且有益的。问题发生在,当我们的担忧超越了现实范畴,或是我们忽视了久久不作出决定而带来的机会损失时,此时,“过虑”本身就成为了那个令我们害怕的“更大的问题”。

我们可能害怕自己会选错路,以致在未来面对更严峻的后果时,总是认为前方还有更完美的方案,因此陷入无穷的探索。

此时,我们看似是对所有可能性打开大门,实际上,却是为自己关上了每一扇可能的大门。

“想太多”令我们的人生更艰难,还会损害我们的关系。一直纠缠在这种“不放过自己”的情绪中,我们还可能受到焦虑、抑郁、成瘾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如何才能摆脱胡思乱想的魔咒

1.把自己从事件本身脱离出来

关我啥事:当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只看事情本身,先把自己和这件事情分开。

关你啥事:无关紧要的人对你没有任何根据的评价,关你啥事。

2.找到人生目标,别让自己闲下来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胡思乱想,是因为你太闲了。当你认真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还会有空去想其他吗?认真打游戏的时候,旁边的人跟你说话,你都会在停止游戏的时候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给自己设置一个简单可执行的目标:我要考下一个证书,我要学会一个技能,我要更好地完成工作挑战等,然后用空闲的时间全神贯注地去执行。

3.监督自己,打断胡思乱想

当你意识到你在胡思乱想,想要停止的时候,就开始数数字。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四,而是在每个数字的后面加上物品。比如,一只小猪,二只兔子,三个面包,四只老鼠等。

如果数数还不行,那就试着冥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别让手机或是其他事情打扰到你。在这期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上,不用刻意地找节奏,就按你正常的速度来。差不多5分钟到10分钟之后,你会发现格外轻松。

4.接受你的胡思乱想

如果现在告诉自己“不要去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连续告诉自己多遍,你会发现,你的大脑中出现了一只鲜活的粉红色大象形象。越是刻意禁止、掐灭,想法就越会出现。

如果你希望自己不再敏感,也是不现实的。刻意改变会成为压力,增加胡思乱想的可能。更重要的是,真正对我们造成影响的,不是胡思乱想本身,而是我们对胡思乱想的看法。

胡思乱想久了,身体也会有反应,身体不舒服不要过度在意,需要好好地认识到心理引发的不舒服。努力调节心态,症状也会慢慢消失。

宗合

2021-08-23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2665.html 1 怎么才能停止自己脑子里的胡思乱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