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7日
第18版:18

杨氏风船制作技艺:

潜心问舟待“启航”

风船模型

杨文俊和他的风船模型

小型风船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拉起蓬绳,折叠的船帆徐徐展开;轻轻一推,船门和窗户即可打开;船长室内,船舵能左右摆动……

“我这风船模型,是按照1:7的比例做的。看,跟真船是一模一样的!”轻抚着自己挚爱的“宝贝”,省级非遗杨氏风船制作技艺传承人、黄骅市南排河镇大辛堡村青年杨文俊的话语里满是骄傲。

风船即木帆船,是依靠风帆动力前进的船只,曾广泛应用于渔业捕捞和海洋运输,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逐渐被钢制机动船取代。

因渔家风俗忌讳“翻”音,祈盼出海的家人一帆风顺,故将帆船称为风船。风船的制作过程,即被称为排船。

1

真实风船缩小版

每一个在海边长大的人,对百舸争流的场景都难以忘怀。在现代捕鱼技术发达的今天,为使家族传承百余年的风船制作技艺不被遗忘,80后青年杨文俊仍潜心于手工制作风船模型。

在杨文俊的家中,一个个做工精巧、颇有气势的纯手工制作的木船模型陈列在工作室内,像整装待发的船队。初入眼帘,这支船队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渔家人结伴出海的场景。

“这些模型都是严格按照古法技艺手工制作的。”杨文俊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船舱,“看,这是梯子,船舱里还有厨房、仓库。别看模型小,它里面‘五脏俱全’,按比例放大就是一只真实的风船。”

出生在风船制作世家的杨文俊,自幼便耳濡目染。十几岁时,他就随父亲杨明华学习手艺。

现在,杨文俊经营着一家水产品小店。平日里忙生意,可一旦有了空闲,他便一头钻进工作室,沉浸在风船研究的快乐中。

在一只刚排好的长约60公分的木船前,杨文俊说:“这只木船上的零件共有80多种,是完全按照古代木船的原始造型制作的。”

在杨文俊的工作室,记者了解了风船的制作工序。传统手艺可谓繁琐,从下料、整料、铺底,到钉帮、隔舱、立桅、挂帆、安舵、锁扣等,须严格遵循古法。

风船做好了,杨文俊还要将麻绳塞入船体的缝隙,再用筛过的生石灰和桐油搅拌成团,填充船缝抹平,再刷上桐油漆。这样,木船就制作成功了。

2

古法排船有秘诀

南排河镇是著名的渔业乡镇。杨文俊祖上几代人都是靠打渔和排船为生。

“海洋捕捞是渔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方式,同时还有制盐、海水养殖、水貂饲养。几百年来,渔船成为我们主要的生产和交通工具。风船制作技艺曾是风光数百年的传统技艺。南排河镇各个村庄都有会这门手艺的人。”杨文俊说。

在南排河镇,论手工制作技艺传承时间久、保留相对完好的,当属杨氏风船制作技艺。

杨氏风船制作技艺第一代传人杨长春生于1875年,自幼随其父学习木工、制船技术,又有家传铁匠手艺在身。

当时,风船作为沿海渔民主要的生活工具,技艺价值非常重要。杨长春便用心琢磨、反复推敲,逐渐形成杨家排船技艺风格并摸索出一些独门绝技。

杨长春不囿于约定俗成,又督促其子杨少容去北塘拜著名船师茅师傅为师。杨少容春、夏、秋进行海洋生产,冬闲学艺,使得家学与师承相结合,自成一套体系。

在以后的手工排船技艺中,杨家的传人继承和发扬着这门独特的手工技艺。

“杨氏风船制作技艺在我们家族已经传承5代了,有‘传长不传次、传女不传婿’之说。所制风船曾遍及黄骅海域及津塘、齐鲁,距今约有130多年历史。”杨文俊说。

说起排船的独门技巧,杨文俊拿出了封箱底的家传资料。里面有各类古风船的制作参数、木板尺的使用方法和光线法的说明等。

令人称奇的是,光绪六年杨家人发明的被称为“宝线”的光线。据杨文俊介绍,运用光线法,不用任何样板,用一个墨斗线照样能排出大船来。直到近年来,人们根据光线法发明了造船用的样板子,逐渐地就没人会用光线法了。

精雕细琢永传承

3

出生于1982年的杨文俊,虽然不善言辞,却将祖辈传下来的风船制作秘诀全部装在了脑子里。

杨文俊制作风船时不用现代化工具,还是按照祖传的方法。虽然工期长,但是手工制船的优势是机器无法比拟的。

杨文俊说:“我们家传的这制船手艺,学问可大了!”

杨氏风船技艺采用“木火土金水”五行法、一线法,将艺术与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七种用杠法,用简单的用力达到繁复的力学效果,使船产生了顺遂的流线。这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应的寓意。

目前的手工排船种类既有可打渔的小船,又有雅致的模型,其所制成的船既适用于近海作业、养殖、旅游,又可供人雅玩,为寻常百姓家提供“一帆风顺”的祈福意象。

“杨氏风船制作技艺,选取耐腐、耐磨两种木材,运用绞杠、夹杠、顶杠等七种用杠法,通过撂底、放站、圆槎、墁赶(铺甲板)、立桅、冠篷、冠舵七大工序,辅以工序下细小配件完成。”杨文俊说。

“船型根据风浪大小而决定船弯的大小,适应性强,安全系数大,船型矫健,航速快捷,船体轻便,抗风浪。我父亲杨明华结合古今船谱,潜心研悟,去异存同,独具匠心。他除了使用传统工具,还利用电锯、绞磨机,排出来的船既富古典性又具现代性。”杨文俊说。

杨文俊对每一个作品都精心设计、选材、制作,做一个大型船模就得花几个月的时间。

“我的世界里全是风船,它们从我的手里摇晃着‘驶’来。我希望,我的风船能成为一个纯净的标志,唤醒人们保护碧海蓝天的意识。”在杨文俊心里,有这样的企盼。

2021-08-17 杨氏风船制作技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2136.html 1 潜心问舟待“启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