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晖的家中,有不少的京剧磁带、光盘、书刊、剧本和他写了几十年的日记,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占据着一面墙的书柜中。虽然有些已经陈旧,但对于荆晖来说,那代表了他对京剧艺术的崇敬和挚爱。
手捧靠左手写完的新书《菊坛往事》,满头银发的荆晖,回味着自己大半生痴迷戏曲艺术的点滴往事……
每一篇都是倾情回忆
今年78岁的荆晖,十分热爱戏曲。
他3岁时,老家河间太平庄村建起了醒众剧团,40多名农民能演50多个剧目。每到正月,他几乎天天去看戏……
《菊坛往事》一书,荆晖以自传体的形式,从个人亲历的角度,记录了他同梨园诸位名家的艺术交往,也记录了沧州80多年的戏曲大事。
荆晖不仅听戏、学戏、唱戏,而且写戏。他先后拜访梅葆玖、谭元寿、杜近芳、袁世海、尚长荣、孙毓敏、裴艳玲、刘长瑜、李维康、张火丁等100多位戏曲名家,并写了不少文章。《菊坛往事》既集纳了这些文章,同时也是再创作。
每一篇都是深情告白
2012年,荆晖等京剧票友赴台湾交流演出途中遭遇车祸,他的右臂摔断,从那时起右手再也不能写字。这本32万字的著作是他靠左手一笔笔写就的。
荆晖说:“右手写不了字,还有左手嘛!”近10年来,他靠左手写字、打字,从没有停止采访和创作。
他先后出版《艺苑嘉卉》和《梨园春秋》,参与编纂《燕赵梨园百家》。
如今,他再写《菊坛往事》,整本书充盈着一个“戏痴”对戏曲艺术的深情告白。
京剧太美,无法割舍
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多年来,在荆晖和另外几位戏迷的奔走和努力下,我市成立了京剧爱好者协会,50多名京剧票友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促成京剧演员刘萍拜师杨荣环、王建国拜师刘秀荣……
著名京剧名家孙毓敏在看了《菊坛往事》书稿后,欣然写序,她说:“荆晖爱京剧,由于懂得戏情戏理,学戏很快。我把出版的十几盘磁带都送给了他,他终于练成荀派男旦……”
孙毓敏认为,荆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票友,还是个颇具才华的理论家、具有组织才能的票社负责人、肯为弘扬戏曲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热心人。他为戏曲倾尽心力的故事,为全国戏曲界所熟悉,他也因此荣膺“推动京昆突出贡献奖”。
如今,荆晖希望把其生平爱戏的故事告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