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一间实验室里看到,一个高约1.7米、重约10公斤,从上至下有6个关节、10多个传感器的黑色“铠甲”,十分吸引眼球。科研人员示范背上“铠甲”,给双腿加上电动支架,人秒变大力士,背负几十公斤重物也能轻松踱步——这是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机器人总体部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
“外骨骼机器人其实就是‘穿在人身上’的机器人,是一款智能仿生、单人操作的携行助力系统。通过分布在外骨骼上的传感器预测穿戴者的运动意图,与人一起协同行走,能够增加人的负重能力,搬移托举能力。辅助人体运动机能康复。”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第四研发部部长强利刚介绍说。
2017年6月,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了贵州省唯一一个以外骨骼及自动化智能装备为研发核心的团队。
经过刻苦攻关,2018年底,第一个拥有航天控制“基因”的机器人诞生了。
“背上背带,将卡扣固定在腰间,下肢护板分别与大小腿固定,开机运行,6个小时没问题!”设计员李林穿上这套装备,从货架上背了一个重达60公斤的沙袋,毫不费力,行走起来非常轻松。
“我们可以设想,未来的某一天,如果配备了这款‘神器’,消防战士可轻松地背负着消防装备,在火灾救援中营救出更多的被困人员;搬运工人运送冰箱、洗衣机等大件商品去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就可以减少体力损耗,减少职业病发生……实际上,只要是需要人的四肢出力的工作,都可以考虑用外骨骼技术来辅助支撑和助力。”李林表示。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