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圣哲
2020年东京奥运会刚刚结束,身处日本的泊头人杨学健松了一口气。
他是河北张孔杠铃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孔杠铃”)派往东京奥运会进行赛事保障的技术人员。看到一场场举重比赛得以顺利进行,他终于放下心来。而在这场万人瞩目的盛大赛事中,“张孔杠铃”“霸屏”全场,向全球观众展现了“中国力量”,令杨学健倍感自豪。
为赛事提供保障
闪耀东京奥运会的“张孔杠铃”不仅提供比赛用的所有杠铃,还包括了训练场举重台、镁粉盒、加重器、深蹲架、杠铃片架等比赛用品。
“我们为东京奥运会准备了比赛、热身杠铃和配套器材19套,训练杠铃和配套器材50套。”杨学健说。
东京时间每天早上9点,杨学健都会准时出现在举重训练场地,仔细检查场地器材情况,比如转动杠铃杆通过声音判断是否有损伤,看举重台连接角有没有松动的螺丝,深蹲架的钉子和旋钮有没有缺损等,全力做好器材和场地的技术保障服务,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确保第一时间解决,以保证比赛顺利进行。配合杨学健工作的,还有在日本的代理商派出的10名技术人员。
据介绍,“张孔杠铃”与国际举重联合会签定供应商合同后,专门挑选出负责设计、生产、安装、场地施工、国外对接的10余人组成“奥运研讨小组”,确保生产顺利进行,为东京奥运会提供性能完备的产品和高效的赛事保障。
“奥运会使用器材有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其他特殊要求,我们与外方多次沟通,最终才确定了生产标准。”杨学健说,今年春节过后,东京奥运会专供器材生产全面开启。生产团队在每一道工序后都严格检控,产品成型及出厂前又进行全方位、多次数的质量检控。4月份,这些器材如期完工运出。
小作坊偶然“结缘”杠铃
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比拼的舞台,也是众多体育器材的赛场。东京奥运会上,在我国健儿披金挂银的同时,一些“中国制造”也十分引人注目。
随着赛事的深入,“东京奥运会中国制造”这个词条也上了热搜,引起热议。赛场上,“张孔杠铃”等正用另一种方式助力运动员创造佳绩。
“张孔杠铃”总经理张志国介绍说,他们已是奥运会上的“常客”,从2008年一举“举”进北京奥运会,之后又成为里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的举重器材独家供应商。
谁能想到,向全球观众展现中国实力的“张孔杠铃”,是从一个小作坊起步的。
张志国今年49岁,是泊头市郝村镇张孔村人。他的父亲张宝银于1983年在村里开了一个加工轻钢龙骨设备的小作坊。
两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宝银认识了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恰好是位举重爱好者,还是国家二级裁判,由此,张宝银接触到了杠铃。
当时,张宝银既没有设备,也没有技术,对杠铃知识毫无了解。他凭借着勤奋与坚持,从到沧州体育学校“仔细看看杠铃”开始,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甚至在举重比赛的现场凭着自己的制图手艺,现场制图,一点点摸清了杠铃的结构和其他数据。之后,他动手车出模具,做了一台压力机,然后“上马”了一个烧煤的炉子用于热处理。
就这样,父子俩开始与杠铃结缘了。
第三次拿到奥运“入场券”
经过多年的苦心培育,“张孔杠铃”这棵当年的“小苗”扎下根去,迎风生长。从进入省队,再到成功进入国家队,“张孔杠铃”就此与中国举重结下不解之缘。
2005年,“张孔杠铃”拿到国际举重联合会的认证,从此有了可以走向国际赛场的“准入证”,这让张志国振奋不已。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孔杠铃”打破日本企业垄断6届奥运会杠铃供应的历史,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成为男子举重比赛的专用杠铃。
之后,他们又相继为新加坡青奥会、南京青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供应举重比赛器材。
2019年,国际举重联合会与“张孔杠铃”签署东京奥运会举重器材唯一供应商合同。“张孔杠铃”击败来自日本、瑞典等国的5家世界知名公司,拿到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这是“张孔杠铃”第三次进入奥运会。在举重赛场上,在“张孔杠铃”的陪伴下,中国队屡获金牌,用实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目前,“张孔杠铃”是国内唯一专业生产举重器材并可对举重场馆进行设计、生产、施工的公司,也是国家举重器材标准起草单位、国际举重联合会合作伙伴。
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多次跻身奥运器材赛场的秘诀是什么?
张志国给出的答案是——“科技含量”。
据了解,高水平举重比赛所用杠铃分为杠铃杆、杠铃片和卡箍三部分,杠铃杆的弹性、转动量、杆身花纹的粗细等都大有讲究,制造过程对技术要求非常高,误差要控制在万分之几。
多年来,“张孔杠铃”一直秉承创新发展理念,每年都拿出利润的15%至20%作为下一年度的研发经费,在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上不断实现新突破。
据张志国介绍,里约奥运会后,他们淘汰了杠铃片橡胶材质,转而选用抗撕裂、寿命长、外观美的聚氨酯材料。
改进后的杠铃片达到二次弹跳静止,技术参数高于国家标准50%,产品合格率从60%提升到95%。同时,在杠铃片上设计了手抓槽,比赛杠铃杆轴线弯度值达到0.2毫米以内,杠铃片重量误差控制在5克以内……各项技术参数测评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杨学健说:“每一点改进,我们都十分用心。比如在杠铃片上增设手抓槽这一设计,更便于重量增减,得到了赛事服务人员的好评。”
目前,“张孔杠铃”年产杠铃10000付,举重台5000付,产品已销售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20多个国际赛事的指定使用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