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暴过后,城市电路被中断,大树倒在路上,许多人被困在建筑物里,急需救援物资。救援小组紧急出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电缆、恢复电力,挪开街道上的障碍物,将救援物资运送到指定位置……
这是刚刚结束的第13届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考题——“风暴过后”。运河区实验小学李卓析、付仁衡、宋双优3名学生组成的“超音速队”设计的机器人小车用时1分02秒,成功完成了“救援”任务,赢得本次比赛一等奖。
组队,吵不散的队友情
“超音速队”的3名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付仁衡是六年级毕业生,宋双优和李卓析分别在五年级六班和五年级七班。由于都喜欢拼搭乐高,他们先后加入了学校机器人社团。
三人从2019年开始合作,获得2019年沧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二等奖;2020年,宋双优和李卓析在第12届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风暴过后”是要通过机器人小车完成一个个任务,看谁的完成度更高。他们进行了分工:付仁衡和宋双优负责机器人搭建,李卓析负责写程序。从5月开始,他们每周都抽出时间聚在一起研究。
备赛过程中有许多难点:拼搭虽然有大致的模板,但是许多小细节需要自己调整,例如数据线缠不好就容易影响小车行动;受环境光线的影响,颜色传感器有时会把红色模块识别成黄色……
最难的要数设置机械臂放置模块的角度。机械臂抓取模块的角度一旦有偏差,就可能影响“救援”进度。在调整程序的时候,他们产生了分歧。
付仁衡不认可李卓析调整的角度,认为应该“大刀阔斧”地修改。这在李卓析看来是“瞎指挥”,他坚持认为自己调的角度是最合适的。两人争论不休。
就在他们“剑拔弩张”的时候,好脾气的宋双优及时止“火”:“都不要生气,各种方法咱都试试,就知道哪个对了!”付仁衡和李卓析于是冷静下来,继续调试。
经过反复试验,他们找准了合适的角度,并发现其实只要将两人的想法综合一下就可以了。
“成功了!”看着机械臂把模块准确地放在指定区域,三人开心地拥抱在了一起。李卓析和付仁衡也握手言和。通过这次磨合,他们都明白了队友的意见很重要,应该悉心听取。
比赛,惊险中的幸运
7月14日,第13届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正式开始。然而在进行赛前调试时,他们发现最后一个模块的颜色弄错了!按照比赛要求,做完所有任务的救援小车要回到基地。而如果模块的颜色搞错,小车就有可能回不到基地。
付仁衡最先发现了这一问题,让李卓析赶紧修改程序。比赛还有几分钟就要开始了,三人都很紧张。可就在他们手忙脚乱地修改完程序、要将程序下载到机器小车的控制器里时,电脑没电了。
“没办法了,我们听天由命吧。”宋双优安慰大家。他们都明白,如果他们抽到的路线最后是红色模块,会很危险;但如果是绿色或者黄色模块,则能逃过一劫。
幸运不常有,但他们遇到了。看到黄色模块的那一刻,他们都松了一口气。最终,他们用时1分02秒成功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本次比赛一等奖。
比赛终于结束,他们对自己的队友都不吝夸奖,“付仁衡很果敢,反应非常迅速。”“李卓析很聪明,总能及时发现问题。”“宋双优很沉着,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急不躁。”
未来,希望科技改变生活
刚加入机器人社团时,他们觉得机器人充满了神秘色彩。而现在谈起机器人,他们描述更多的是一些现实的构想。
“我想设计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能在地上跑,也能在天上飞。将要发生交通事故时,它还能有效地躲开。”付仁衡一脸兴奋地说起自己的创意。
“在未来,我想像消防员那样危险的职业就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宋双优如是说。
“我认为,机器人的发明是人类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将来它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为人类服务。未来,我想发明更好的芯片,壮大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现在,我们能做出模拟救援的机器人小车,我们也很厉害!”李卓析自豪地说。
三个小伙伴你一言、我一语,在这个夏天憧憬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