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1日
第13版:13

7月“科学”流言榜——

人工干预可以让暴雨分批下?假的!

“荒漠没有生态价值,需要治理”“人工干预可以让暴雨分批下”……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7月“科学”流言榜日前发布,为公众辟谣。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一

降温喷雾安全可靠

可以随意使用

流言:

最近热销的降温喷雾,喷在衣服上、帽子上,或者车内都可以,安全又可靠,还能即刻清凉。

真相:

针对降温喷雾,北京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旧宫特勤站的消防指战员做了相关实验。消防员先后使用主打成分为四氟乙烷、LPG的两款降温喷雾产品,喷向燃烧的点火枪,结果降温喷雾遇到明火后猛烈燃烧。接着,消防指战员又将主打成分为乙醇的喷雾喷到装有猪肉的盘中,当遇到明火后,猪肉表面也迅速燃烧起来。

旧宫消防特勤站工作人员说:“这是因为网红降温喷雾成分内含有四氟乙烷、LPG、乙醇等易燃物质,该类喷雾在使用时如若遇到明火,则会迅速发生燃烧反应。因此,在使用这类喷雾后,千万不要进厨房做饭、吸烟点火等,这样极易引发火灾,安全隐患比较大。”

消防指战员还模拟了一个类似车厢的密闭空间,将降温喷雾和测温仪一同放于其中,在阳光下进行暴晒,观察喷雾剂瓶身的变化。当实验空间内温度超过58℃时,测温仪已经无法正常工作,而降温喷雾的瓶身开始急剧膨胀,瓶盖被猛地弹出,喷雾剂罐也倒了。

持续暴晒后,随着一声巨响,降温喷雾罐体爆炸,底座被炸飞,严重变形,实验用的密闭空间和测温仪被炸得四分五裂。旧宫消防特勤站工作人员说:“这类网红降温喷雾一旦使用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谨慎使用。”

流言二

红霉素软膏是“万能药”

还能治蚊虫叮咬

流言:

无论是皮肤过敏或者长痘,还是蚊虫叮咬,抹点红霉素软膏就能好了。

真相:

红霉素软膏主要成分是红霉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抗菌药物,对大多数的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红霉素软膏属于抗感染的药物,不适用于蚊虫叮咬、过敏等。说明书上提到红霉素软膏的适应症包括: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小面积烧伤、溃疡面的感染以及寻常痤疮。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痤疮都需要使用红霉素软膏,症状较轻且没有感染时是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而当毛囊堵塞进而引起毛囊炎时,应用红霉素软膏才是对症的。

红霉素属于抗生素类药物,长期使用或者滥用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情况的发生,即细菌对抗菌药物的击杀“刀枪不入”,耐药菌越多,感染的治疗也就越发困难。使用红霉素软膏前,应先咨询医师或药师,在得到确认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后使用。

流言三

人工干预“随心所欲”

可以让暴雨分批下

流言:

面对特大暴雨,可以人工干预让雨分批下,避免短时间内降水太多。

真相:

人工影响天气只能顺势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去做,比如说现在的消雹除雾、人工增雨,都得在满足非常苛刻的条件下才能做。“随心所欲影响天气”在目前条件下并不能实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也不现实。

比如,我们确实没法做到在晴空变一朵云出来,然后下大暴雨,很明显不符合物质的守恒规律。对于大暴雨,目前基本上无能为力,因为它的时间尺度持续好几天,空间尺度持续上百公里,这样的大规模降水基本上不能通过人工影响天气消除,也不可能把它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这是不现实的。

流言四

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

副作用会更大

流言:

新冠疫苗对成人有效,并不意味着对青少年也有效,甚至对青少年副作用会更大,不应接种。

真相:

对青少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很有必要。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为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对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尽快恢复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7月20日,北京市全面启动12岁至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本次12岁至17岁人群使用的新冠疫苗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用于该年龄段人群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包括国药中生北京所和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根据3岁至17岁人群扩大临床试验积累的数据和专家评审论证,充分证明疫苗对3岁至17岁人群是安全的,诱导产生抗体的能力非常强。

据不完全统计,除北京外,广西、湖北、黑龙江、湖南、安徽、福建、江苏、广东等地均已明确了12岁至17岁未成年新冠疫苗接种,且大部分地区都从7月开始为15岁至17岁人群接种,8月开始为12岁至14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

流言五

荒漠没有生态价值

需要治理

流言:

荒漠一片贫瘠,寸草不生,没有生态价值,需要治理。

真相:

荒漠作为世界陆地生态系统很重要的一环,有着极其独特的功能,可以成土固碳、储水净水,以及通过沙尘效应增雨、固碳、中和酸雨等。同时,荒漠也是生物的居所和人类的家园,其中蕴藏着大量珍稀、特有物种和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

“天生”的荒漠属于荒漠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资产。我们需要做的是科学规划,保护资源,与之和谐共处。

真正需要治理的是荒漠化。荒漠化与荒漠仅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相去甚远。荒漠化指的是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作用造成的荒漠区的土地退化,主要有四大类型:风蚀荒漠化(沙漠化)、水蚀荒漠化(水土流失)、冻融荒漠化(常年或季节性冻土)、盐渍荒漠化(盐碱地)。

荒漠化会造成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加剧等危害。我国每年受荒漠化影响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目前全国有1300多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和5万多公里长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就有12亿吨来自荒漠。

据《科技日报》

2021-08-11 7月“科学”流言榜——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1510.html 1 人工干预可以让暴雨分批下?假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