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0日
第18版:18

古韵老腔唱新声

东姜老调:

高进宝(左三)为演员们说戏

排练

老调《潘杨讼》

东姜剧场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说起老调,人们总会想起戏曲艺术片、老调电影《潘杨讼》和《忠烈千秋》。这在数以千计的地方剧种中,只有黄梅戏能与之媲美。

在任丘市梁召镇东姜村,老调这一优秀民间剧种一直在传唱。据记载,老调在这里有着300余年的历史。

长期以来,东姜老调作为草根文化的典型代表,盛行于任丘乃至沧州及周边县市,深受群众喜爱。

可追溯到“河西调”

东姜老调唱腔质朴健朗、高亢清冽,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数百年来,东姜老调技艺在东姜村世代相传。

说到老调的来历,今年70岁的东姜老调剧团团长高进宝说:“东姜老调真是历经曲折、几经变革,才延续到今天的!”

高进宝说:“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我省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脱胎于元、明间流行于白洋淀的民歌俗曲河西调。”

明朝晚期,河西调衍变为戏曲丝弦。至清初,丝弦腔已广泛流传于河北的中南部地区,当时成为弦腔和罗罗腔。直至清朝乾隆年间,丝弦鼎盛不衰。

这时,梆子声腔迅速崛起。秦腔遍布全国,导致丝弦受到冲击和影响。丝弦艺人们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变革,一方面进行剧种本身的变革,改变唱腔;一方面直接嵌入梆子的唱腔,借鉴山陕梆子的戏,如《临潼关》《太平城》《杨家将》等。

“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高进宝说,“东姜老调剧团始建于清乾隆晚期,比著名的保定老调剧团还要早近半个世纪,到现在已经传承了30代人了。”

如今,东姜村当初的戏箱、圆笼、把子箱等,还都被保存并使用着。

也曾红极一时

任丘市文化馆馆长金洁多年来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抢救保护。他搜集整理并出版了《任丘非遗》,还在文化馆一楼修建了非遗剧场。

经常在非遗剧场演出的就是新编老调小戏《王老倔搬家》。这部戏反映了脱贫攻坚战中,扶贫干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巧妙化解矛盾的故事。

舞台上,一个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内,同为东姜村村民的李双良、高荣莲、李秀珍陆续上场。他们均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唱老调的同门师兄妹,在这出戏中饰演一家三口。李秀珍饰演的王老倔的女儿王静一角,就是一名扶贫干部。

“叫爹爹莫急坐在一旁,现如今各行各业发展猛,女儿我有话对你讲端详……”李秀珍虽已54岁,但唱腔细腻婉转,演技纯熟。而饰演王老倔的李双良,则唱腔浑厚,高亢洪亮,情绪饱满。

他们的唱腔和身手十分专业,很难看出这场戏出自一支业余老调戏团。

金洁说:“上世纪,东姜剧团与保定老调剧团来往十分密切,双方经常交流学习。1958年,国家领导人接见保定老调剧团并为其装备了新戏箱。之后,保定剧团的老戏箱便无偿送给了任丘,由东姜与庄上两剧团合用。”

东姜剧团和其它专业、业余剧团一样,活跃了一方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东姜老调剧团造就了一批演员,如老旦王淑女、青衣李雲英、须生王和军等。

1980年,传统剧目恢复以来,东姜老调剧团又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可谓红极一时。在高进宝等人的带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东姜村在村委会修建了东姜剧场,组织村里有基础的村民排练戏曲,还请来了专业剧团的老师来村里指导、合作。

目前,东姜老调剧团有成员50余人,涌现出了李双良、张七、高荣连等一批优秀艺人。除演出传统老戏《潘杨颂》《忠烈千秋》《哑女告状》《三凤求凰》等,他们还自编自演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的《路遇》《节外生枝》等现代戏。这些剧目大都以教化民众为主。

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周边县市的城镇或乡村都会出现他们的演出足迹。

传承脚步不停歇

李秀珍回忆起自己的学艺经历,感慨万千。她从16岁起便在任丘文化馆艺校学习戏曲,回村后带着16个年纪相仿的兄弟姐妹一起学习基本功。

“那时候,每天早上我们都要练习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后来,村里请来了任丘文化馆和保定老调剧团的老师,进一步为我们巩固了基础。20多年来,我们每到冬天农闲时就聚在一起排戏,为村民义务演出。每当这时,我们心里就特别高兴。”李秀珍说。

东姜老调剧团从1983年至2003年曾多次代表任丘参加沧州市组织的群众文艺调演活动并获奖。2009年3月,剧团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河北省农村文化之星”。2012年,剧团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时光流转,走过辉煌的东姜老调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和人们审美情趣改变的今天,也面临着经费紧张、行当断档、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

“戏曲的传承发展,首先就是要出人、出戏。出人,就是要培养人才;出戏,就是要不断推出精品剧目,不断复排、创排。”李双良说。

从前辈手中接过传承重担的高进宝、李双良等,深感任重道远。但他们始终坚持的原则是“齐心协力把东姜老调发展下去,让东姜老调永不老”。这是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的希望,也是当下东姜村老调艺人们的追寻。

2021-08-10 东姜老调: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1408.html 1 古韵老腔唱新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