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5日
第11版:11

外卖,为何点了又扔

如今,不少人为了方便,经常点外卖来解决吃饭问题,伴随而来的浪费现象不容忽视——

本报记者 田真

“点外卖的时候,什么都想尝尝,可到手后,不合口味的不想多吃一口。”市民郑立立看着剩下一半的饭菜感叹道:“剩菜吃不下,扔了又可惜。”

近日,记者调查走访发现,不少消费者线上外卖点餐后,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物浪费现象发生,令人揪心。

整盒鸡块被扔掉

“95后”郑立立就职于市区解放西路附近的一家公司,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天吃完午饭,她像往常一样,把吃剩的外卖餐品倒入垃圾桶——点了两份菜,酸辣土豆丝只吃了三分之一,而糖醋里脊几乎没动筷子,米饭也剩了不少。

郑立立所在的公司没有食堂,离家又远,附近餐饮店也不多,点外卖充当午饭已成为常态,“吃不完的饭菜在公司也不好处理,只能扔掉”。

说起倒掉的饭菜,郑立立也挺心疼。“大家吃不完倒掉的情况并不少见。胃口小的人吃一份菜都嫌多,如果菜品不合口味就算再少也吃不完。”

64岁的赵玉亭是市区某住宅小区的一名保洁人员,经常在垃圾桶附近看到被扔掉的外卖餐品。提起外卖餐品浪费现象,老人一个劲儿地叹气:“很多还剩半盒的米饭、炒菜被倒掉。”

赵玉亭说,有几次他还看到过整盒的炸鸡块、各式各样的烧烤串等,“有的外卖几乎是没动就被直接扔掉了。如果吃不了可以少买或者不买,这么糟蹋粮食,太叫人心疼了”。

“满减”导致“多点”

随着宅经济、懒人经济的兴起,点外卖成为不少人饮食消费的重要途径,甚至不可或缺。

记者发现,外卖平台上的许多店铺都会设置最低起送价。与此同时,平台上还有很多领券优惠活动。有时为了“满减”凑单,消费者不得不多点一些食物,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8岁的张晓,平时一个人生活,吃饭基本靠点外卖,是位不折不扣的外卖达人。她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线上店铺,除去配送费之外,都设置了最低起送价,至少是15元。一个人吃饭点外卖时,经常要凑单才能达到起送价,否则就没法下单。

张晓向记者展示了近期的晚餐外卖订单,有家店铺的最低起送价为20元。为了凑单,她买了6个包子和1份粥,结果只吃了2个包子和粥。第二天,剩下的餐品她又吃了一顿,最后还是剩下1个包子,只好扔了。

“既然有配送费,能不能取消最低起送价呢?一个人点餐,单纯点份炒饼或者炒面之类的,根本达不到起送价,有时只能多点。”张晓无奈地说。

在某外卖平台,记者看到除了最低起送价以外,平台推出的“满减”活动非常多。但是使用优惠券是有条件的,平台通常会设置一些门槛,大多需要满几十元才可以使用。

为此,点外卖的时候,消费者只能通过多买来凑单,价格才会更划算。而外卖平台正是抓住了人们“图便宜、更划算”的心理,诱导消费者多点餐。

“点外卖不知道分量多少,容易多点,再加上商家的起送价要求和‘凑单’满减活动,让我挺难选择的。”上大三的小李说,她明明知道商家的这些套路,可是每次点外卖时,仍然会多点餐。

“小份菜”是个好办法

市民王磊表示,从消费者自身来说,看到五花八门的美食很容易多买,而激情“剁手”之后,免不了造成浪费。

市民刘小敏告诉记者,自己饭量小,一般情况下,外卖点餐的米饭吃一半就足够了,因此每次点餐都会特意备注“米饭只要半份”,可是很少有商家理会。“或许是商家图省事儿,提前把米饭用餐盒盛好了,才会无视我的要求。希望商家推出小份菜,这样既能让消费者少花钱又不会造成浪费。”

市民王秀丽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外卖因不合口味而浪费,平时朋友之间也会互相询问“你点啥外卖了,谁家好吃又实惠”,平时多看看评论、点单前“走心”,都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外卖餐饮浪费的问题,国务院食安办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发出通告要求,餐饮外卖平台要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这释放了制止线上食品浪费的积极信号。

记者登录某外卖平台发现,有的商家标注出菜品的分量,在消费者付款时,页面也会提示:请适量点餐,避免浪费。但值得注意的是,商家推出的“小份菜”或“半份菜”菜品很少。

“杜绝外卖浪费不应只是流于形式上的‘提示’,商家应推出小分量菜品供消费者选择,或者解决起送价问题,把制止浪费落到实处。”刘小敏说。

业内人士指出,要想遏制外卖浪费,需要消费者、餐饮服务经营者、外卖平台以及监管部门的多方努力。消费者要适量点餐、理性消费;餐饮服务经营者和外卖平台要提供多种选择并承担信息公开和提示责任,根据用户需求推出适量菜品;而监管部门则要切实负起监管、督导的作用。

2021-08-05 如今,不少人为了方便,经常点外卖来解决吃饭问题,伴随而来的浪费现象不容忽视——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0995.html 1 外卖,为何点了又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