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记者在运河区龙岸清华东区14号楼一单元大厅内看到,大厅两侧停放了10多辆电动自行车。在小区其他单元大厅里,记者同样看到不少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内。
8月1日,《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规定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这项严格的规定,对电动自行车随意上楼及停放是否有所遏制?记者走访了市区多个小区。
楼道内仍停放着不少电动自行车
记者走访发现,电动自行车“坐”电梯上楼充电、“飞线充电”、楼道内停放甚至是停放在屋内……种种不规范行为随处可见。
记者来到新华区泰和世家小区。记者在小区内逛了一圈看到,小区每栋楼前都停放了不少电动自行车。尽管一楼的公告栏内醒目地贴着《关于加强居住安全的警示》,提示业主勿将电动车推进楼道及大堂,但记者仍在楼道内看到了少量停放的电动自行车。
记者在运河区香堤荣府小区采访时,家住6号楼的孙女士告诉记者,7月份的时候,她就在公告栏内看到了物业张贴的提示,提醒业主为了自身安全,请勿在单元大堂及楼道、消防通道停放车辆。“之前看过不少关于电动自行车着火的新闻,现在不让电动自行车上楼挺好的。”孙女士说。
在运河区御景国际小区1号楼,虽然一进大厅便能看到张贴的禁止停车的温馨提示和宣传海报,但也有不少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大厅内。“每天下班的时候,很多人还会骑着电动自行车进电梯。”家住1号楼的刘先生说。
在凤凰城A区,住在12号楼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楼内有不少禁止停车的标识,但是仍然有人将电动车停放在楼内。“不只是楼道大厅里停放电动自行车,楼道里也停着电动自行车,不少人还把电动自行车骑回家里。”王先生说。
居民为何非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
虽然不少小区内都施划了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域并安装了充电设施,但是很多市民仍选择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
谈及原因,居民各有说法。“充电车棚太小了,每次回来根本就没有地方停”“我新买的电动自行车,小区内的停车区域都没有遮挡,万一下雨就会被淋”“小区内花钱充电不划算,还不如回家充”“我家住在11楼,在楼下充电的话,几个小时之后还得下楼拔电源,太麻烦了”……
凤凰城A区鸿运物业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物业多次宣传禁止在公共门厅、楼梯间等地方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但是仍有业主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我们也不能对业主进行处罚,更不可能一天24小时守在电梯门口劝阻业主,只能多次、反复地宣传。”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沧州市物业管理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在7月份的时候,他们曾联合相关部门对我市小区进行多次安全督导抽查。《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出台后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宣传,及时告知协会会员单位在小区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作为小区物业公司的服务监管部门,对小区物业公司的服务、安全等工作有监管职责,但是针对业主将电动自行车在高层建筑内停放及充电的行为,我们并没有执法权以及相关处罚权,只能在宣传、劝导上多下功夫。”沧州市物业管理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上楼监督”与“楼下服务”需双管齐下
近几年,由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引发的火灾呈多发趋势。电动自行车一旦起火燃烧,30秒后,火焰温度达到310摄氏度,室内温度达到120摄氏度,有毒气体覆盖整个房间。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更致命。
如何让业主心甘情愿地将电动自行车在小区内安全停放呢?
“要想真正解决居民楼下安全停放电动自行车的问题,还需要物业公司真正从居民需求出发。”新华区世纪城社区书记尹志勇告诉记者。
近日,新华区世纪城社区为了解决东方世纪城二期业主停放电动自行车难的问题,与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公司共同谋划,准备利用小区公共收益,在小区内建设充电车棚。目前,他们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给小区居民建设充电车棚的念头,已经萦绕在世纪城社区尹志勇及业主委员会全体成员心中很久了。怎么建?建在哪?借着这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发布,社区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更加明确了要为小区居民建设充电车棚的想法。
“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停放不便、充电困难一直都给小区居民造成诸多不便,也是小区居民们多次反映的问题。安装充电车棚,省了私拉电线的不便和推车上楼的麻烦,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尹志勇告诉记者。
除宣传教育、安全巡查、及时劝导外,为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我市一些小区的电梯内已经安装上了新设备——电动自行车阻车器。
记者从碧桂园江山印物业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小区内的电梯已安装了电动自行车阻车器,杜绝了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的情况,目前正处于调试阶段。小区业主孙先生说:“交房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小区的电梯内安装了电动自行车阻车器,我十分赞同物业这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