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4日
第10版:10

01

电影院的座椅

为啥是红色?

把电影院座位设计成红色,是为了增强观影体验。

我们人类的眼睛在白天和晚上对于视觉所见物体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白天光线非常亮,所以眼睛用的是锥形细胞来处理视觉画面;到了晚上,则用的是杆状细胞来处理。

白天时,人的眼睛对于黄色最为敏感,所以黄灯、雨衣都是黄色的,其余颜色的敏感程度则依次下降。晚上,灯光暗弱的时候,人类眼睛就对绿色最为敏感,反而刺眼的红色最先会消失,并且红色在灯光较暗的时候,对于一些微弱的光线,也不容易反射。当电影院的影片开始播放的时候,所有的灯光关闭,我们就会瞬间看不到红色座椅。这有利于观众迅速地投入,达到观影的最佳状态。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历史上的歌剧院座椅就是红色的。所以,我们现在的电影院是参照当时的剧院来设计的。

02

宋朝之前

中原没有西瓜?

西瓜到中原,最早出现在《新五代史》里。这部由大儒欧阳修领衔编纂的皇家正史,书中增引后晋官员胡峤的《陷虏记》,说明西瓜当年是契丹的物产。那么,西瓜是什么时候引种到中原的呢?

对此讨论很多。有人说在《清明上河图》里看到了切西瓜的场面。

《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是北宋首都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后者记农历六月,本地出产有莴苣笋、义塘甜瓜、卫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鹅梨、金杏、小瑶李子、红菱沙角儿、药木瓜、水木瓜、熟林檎等。南方来的有荔枝、龙眼、花瓜、芭蕉干,花瓜指的是柑橘类的香橼,并没有提到西瓜。

北宋管辖的中原地区,的确还没有种植西瓜。南宋礼部尚书洪皓在《松漠纪闻》提到,自己出使金国时,在漠北见到了西瓜,并声称自己是西瓜使者,“予携以归,今禁圃乡囿皆有。”

03

“长亭外,古道边”

的“长亭”是什么?

我国古诗中经常出现“长亭”,表示送别的意味。实际上,“亭”是从秦汉时期就已经用作送别的用途了。

其实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亭”这个说法了,最早的含义是在苑囿之中,供帝王休息的高台,后来就发展出了驿亭,作用是官方建造给信使中转休息的地方。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兰亭”有一种说法就是汉代兰渚山下建立的驿亭。

后来,驿亭还提供住宿和饮食等,相当于现在的旅店了。

秦汉时期,一般十里设立一亭,亭有亭长负责管理。刘邦也曾经做过亭长。

离开城市五里有短亭,十里称为长亭,一般古代人送人就送十里,到长亭为止。

长亭和短亭就在送别主题的诗词中频频出现,渐渐成为了送别的代名词。

据“科普中国”

2021-08-04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0865.html 1 0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