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2日
第05版:05

校外培训“灭火”,家长老师学生怎么看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利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开展学科类培训。“最强监管令”出台,能否真正解放孩子被束缚的双翼——

培训班占据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

“从来没想过,暑假可以不上培训班” (资料片)

本报记者 吴艳

7月27日晚上,沧州市第十七中学即将升入八年级的王鹏飞收到了校外培训班的通知:培训班暂停授课,具体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看到这条信息后,王鹏飞高兴地跳起来。随后,他有点不相信地又读了一遍信息,这才确定真的停课了。

补了近20天的课,王鹏飞觉得暑假比上学时都累。现在,他已经在规划自己8月份的“全新暑假”计划了。为此,他在“暑假计划”的开端写上了“我的暑假我做主”这几个大字。

王鹏飞能够“做主”,其实是因为中办国办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沧州市教育局立即行动,于7月25日专门召开会议,对校外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开展专项治理。

孩子说,放假比不放假还累

家住运河区天成名著小区的王鹏飞开学就要升入八年级了。七年级最后一次期末考试,王鹏飞的成绩不错,从原来的班级第20名提高到了第10名。

得知成绩的那天,王鹏飞写下了这样的日记:这次考试成绩进步很大,暑假妈妈应该不会再让我去上培训班了。我要趁着假期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游泳健身;和同学去玩密室逃脱、剧本杀游戏;拿起闲置了半年多的画笔画几幅画;跟着妈妈学学做菜……

没想到暑假的第二天,妈妈就和他商量,要给他报个培训班。

王鹏飞心里很不痛快。“说是和我商量,其实妈妈早就转了几个培训班,已经给我报了名。妈妈希望我能巩固现在的成绩,提前学习八年级的课程内容。看着桌子上的培训班交费收据,我只能答应了。”王鹏飞说。

7月10日,王鹏飞开始了暑假补课生涯。每天上午8点—12点,下午2点—6点,王鹏飞准时到培训班报到。语数英三门课,加上八年级即将开设的新学科——物理,王鹏飞都得学习。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各科老师还要留课后作业。一周七天,只有周日王鹏飞不用上课。

王鹏飞所在的沧州市第十七中学给孩子们制订了暑期计划。孩子们每天都有作业,而且要当天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内。

到了晚上,王鹏飞除了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写培训班的作业。虽然每项作业都不多,但加起来也要写3个小时左右。

王鹏飞也曾向妈妈抱怨:“我上学时每周还能休息两天,现在一周只能休息一天。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这么累,我宁愿不放假。”

培训班停课,可以说给了王鹏飞一个意外之喜。当这个消息在他们的班级微信群里传开的时候,同学们不约而同欢呼起来。一位同学说:“太好了,我可以不用上培训班了。我从来没想过,可以过一个没有培训班的暑假。”

给孩子减负,其实也是在给家长减负

每到暑假,两个孩子的妈妈王新静就非常纠结。

家住运河区朝阳小区的王新静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初中,小儿子上小学。每到暑假,她都要给两个孩子找培训班,以免“他们落下课程”。

可两个孩子上培训班,一个暑假下来,少说要花上万元。这些钱,都是王新静咬着牙拿出来的。

王新静说:“我和爱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沧州市区工作。两人工资每月加起来有一万多元。我们每月要还3000元的房贷,还要给老人一些生活费,省吃俭用攒下的一些钱,大多用在孩子的培训班上了。”

除了心疼钱,王新静更纠结于上培训班到底有多大作用。

“不给他们报班吧,感觉别的孩子都在上培训班,我的孩子要是落下课程怎么办?给他们报吧,看他们上培训班那么辛苦,我也觉得有些不忍心。”王新静说,每到暑假,她总会在心里做一番斗争,然后给孩子尽量少报几个培训班。

“有的家长一下子给孩子报多个培训班,让孩子忙得不可开交,我并不赞成这样。现在‘双减’政策出台,我盼着能真正落实,让所有孩子都回归正常的暑假生活,这也是一种教育公平。”王新静说,听到“双减”政策出台的那一刻,她竟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王新静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很多家长表示,本身并不希望送孩子去上多个培训班,但是当前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不参加培训班就很容易落后于其他孩子,从而导致孩子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因而只能“随大溜”,送孩子参加培训班。“国家采取措施限制培训机构暑期办班,孩子们不用上培训班了,家长也减轻了负担。”家长孙雷说。

家长有些纠结,担心孩子“放了羊”

陈玉珍的儿子王文涵马上升初中了。为了让孩子新学期跟上课,她早早给孩子借了初中课本,一到暑假就给孩子报了培训班。

这几年,王文涵的暑假就是在培训班里度过的。“我的孩子自律能力差,自己在家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我平时上班,也无法在家里盯着他,万一他管不住自己,玩手机,看电视,这一个暑假就玩散了心。所以不管他愿不愿学,也不管花多少钱,我都要给他报几个培训班,也是为了对他有所管束。”陈玉珍说,把孩子放在培训班里,虽然花了钱,但她和爱人也省了许多心。

其实,每到暑假,陈玉珍都会给孩子做个暑期计划,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上午做什么,下午学什么,可是没过两三天,她就发现,这个暑期计划根本难以坚持。“如果不给他报个班,他一到暑假就放松了,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想几点睡就几点睡,生活很不正常。就为这,我也愿意让他上个培训班,最起码保证生活规律,还能学点东西。”陈玉珍说。

“国家出台禁办培训班政策,我既支持也有担忧,一个暑假让孩子自学,会不会‘放了羊’,玩野了。再一个,不办培训班了,人们会不会花更多的钱请一对一私教?要是那样的话,家长的花费会更多,对工薪家庭来说更是难以承受之重。”陈玉珍有些忧心地说。

灭校外培训虚火,还教育生态清风

李萍是沧州市运河区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她坦言,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禁办培训班,可以说大快人心。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多花一点儿钱给孩子报培训班,就不至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有家长愿意在最早阶段就认输。家长们在‘内卷’中焦虑,老师们也被裹挟其中,进退两难。”李萍说。

“校外培训班的作用应该更多体现在拓宽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但现在很多培训班为了‘提分’,就是超前教学,一年级学生学二年级的知识,二年级学生学三年级的知识,这会对校内教学造成很大影响,尤其小学低年级。那些提前学了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比较活跃,而没学过的就会有些自卑。”李萍说,这无形中让老师教学变得进退两难。

“就拿拼音来说吧,很多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学了这部分,已经将拼音背得滚瓜烂熟了。老师在授课时如果按照教学大纲讲,那么这些会拼音的孩子可能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学起来没兴趣。如果不讲拼音,那么,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可能就跟不上。”李萍说,这种“不平衡”在学校里是很普遍的现象。

李萍表示,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超前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在现实中,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令老师们也很无奈。

“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本来应该是正餐和零食的关系,但现在好像校外培训有些喧宾夺主。有家长一年会花几万元给孩子报培训班,除了语数英学科类的,还要上各种培训班,孩子忙得白天在学校上课都打蔫儿。”一名姓杨的初中班主任说,“校外培训机构在增加学生负担上推波助澜,违背教育规律,冲击学校教育,破坏教育生态,大力度禁止可说是大快人心之举。”

“家长可以把假期当作促进孩子成长的难得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地制订学习、生活计划,让主动学习、会学习、会玩耍成为推动孩子成长发展的内驱力。”李萍说。

沧州市迎宾路小学副校长兰香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暑假对孩子来说是调整自己生活和学业状态的好时机。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并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暑期计划。让孩子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参加学科类培训要有意义得多。

2021-08-02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利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开展学科类培训。“最强监管令”出台,能否真正解放孩子被束缚的双翼——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0604.html 1 校外培训“灭火”,家长老师学生怎么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