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8日
第18版:18

展品背后的故事

本报小记者(解放路小学3年级4班) 张哲宾

认真听讲解

7月24日上午,我有幸参观了大运河文物收藏展。

“咦,怎么都是些破碗?”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放在展柜里的碎瓷片,我们都疑惑不解。就在这时,讲解员叔叔的一番话解开了我们心里的谜团。

从讲解员叔叔口中,我了解到,这些不起眼的碎瓷片、破铜钱都是在大运河河道里以及周边发现的,它们虽然都是一些平常人家使用的东西,但是具有非常显著的年代特点,更承载着大运河的文化和历史。

讲解员叔叔告诉我们,第一排展柜里的那些陶瓷碎片是按年代顺序摆放的,就像是一本“历史字典”。它们中“年纪”最大的烧制于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年纪”最小的也烧制于100多年前的清朝。

在众多展品中,我最喜欢那件元代的高足杯。这个杯子和我们现在的杯子造型不同,杯身下方有一个高高的底足。讲解员叔叔说,这种高足杯在元朝时是用来给骑马的人递酒用的,下面高高的底足主要是为了方便骑马的人握持。

那几枚宋代的铜钱也很吸引我。以前总听爸爸说,古代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他们使用的铜钱是圆形的,里面有一个四方的孔洞,这种形制代表着天圆地方。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铜钱,我特别兴奋。可惜,那上面的字,我根本看不懂。

每一个展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个展品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通过这次参观,我对大运河的文化和历史有了一些浅显的了解,并深深被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吸引了。我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文史学者,挖掘更多与大运河相关的故事。

2021-07-28 本报小记者(解放路小学3年级4班) 张哲宾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0195.html 1 展品背后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