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7日
第18版:18

雕花陶球泥塑工艺:

兴酣弄泥精工出

金葆政和他的作品

《狮子王》

展馆内的陶球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在东光县城大运河畔的城关镇西北营新村,绿荫掩映下的一个院落内,有一座大运河陶文化博物馆。数千个大小不一、图案各异的雕花陶球陈列其中,那一个个陶球上精美的镂空雕工、巧妙的空心设计,令人拍案称奇。

这些陶球最小的直径1厘米,最大的直径50厘米,大陶球里套小陶球,小的再装更小的,最多的7个套在一起。

博物馆的主人是省级非遗雕花陶球泥塑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金葆政。

痴迷陶球雕制

1

在众多陶球中,一组分别雕刻有“杂技之乡”“镇海铁狮”“诗经故里”“武侠霍元甲”等沧州元素图案的10个陶球分外显眼。

“这是2017年,我们为献礼沧州建州1500周年制作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骄傲沧州’。”金葆政介绍着。

说起雕花陶球泥塑工艺,包括空心雕花陶球的制作,还包括印模等泥塑工艺,在民间传承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

“空心雕花陶球是东光县独特的泥塑工艺,以古老京杭大运河的优质黏土为原料,经过揉捏、团球、雕刻、烧制,做成红褐色的陶质红心球体,上面雕刻精美的图案,里面含有泥核,用手摇晃会发出声响。”金葆政说。

金保成、金葆政、金保礼三兄弟深耕这一领域数十载,不仅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制作各类精美陶球,还能制作出大型镂空以及多层镂空雕花陶球。如今,他们将泥塑、绘画、书法与雕刻融为一体,已经创作了3000多种不同样式的陶球。

“看这个,三个小兔,共用三只耳朵。”金保成拿起一个陶球介绍着。有一次,他去敦煌莫高窟,在那里见到了这个图案,就记在了心里,回来用到了陶球上。这已经是个习惯,每次看到好看的图案,他都默记下来,雕刻在陶球上。他说,这样才能让这项技艺充满活力。

选土、过滤、摔砸、团球、画骨架、雕刻、晒干、烧制、水洗、再晒干……制作陶球的每一个步骤,要求都很严格。

“我们主要选大运河附近的优质黏土,这种土质比较细腻,没有杂质。雕刻的过程是最考验技艺的,因为雕刻样品是球状体,所以雕刻者必须有良好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才能把所要雕刻的形状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来。”金葆政说。

2

接过祖传技艺

据金葆政介绍,金氏雕花陶球泥塑工艺传承于祖上。

明代永乐二年,金氏祖先带领子侄们落户东光,以陶艺为生,最初主要做盆罐等生活用品。闲暇之余,金氏艺人在泥球上进行雕刻与绘画,然后烧制成陶,作为观赏性极高的工艺品。

于是,这项雕花陶球泥塑工艺便一代代传承下来。到金葆政的爷爷金朝荣那一代,将雕花陶球泥塑工艺发扬光大。老人打破规矩,开始收徒授艺。十里八乡的年轻人也前来跟他学艺。可毕竟这门手艺不能养家,学徒们后来也没有以此为生,唯独金葆政的父亲金建龄没有丢下这门手艺。

金建龄在临终前,将祖辈传下来的一个雕花陶球交给了金葆政三兄弟,希望他们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而这个雕花陶球,三兄弟也一直像宝贝一样珍藏着。

“在外人看来,它就是一个普通陶球,可是对我们来说,是文化的传承,是传家宝。”金葆政说。

他们不仅在前人的基础上制作出丰富的雕花陶球,还创作了金氏正多面雕花陶球、金氏半正多面雕花陶球和其他15种金氏多面雕花陶球,极大地丰富了雕花陶球的种类。

目前,雕花陶球球面设计的分割面数和图案花样结合已有2000多种。

金葆政说:“雕花陶球能够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陶球是圆的,是大自然中最和谐对称的形体,象征圆圆满满、圆圆润润、团团圆圆、梦圆成真等,这本身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体现。”

“看,这一组陶球是十二生肖的。我们把十二生肖刻到陶球上,让每个陶球都有了特殊、美好的寓意。这一组是书法的陶球。我们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圆梦中国等,用不同的字体刻在陶球上,展示国粹书法的魅力……”金葆政兴致勃勃地介绍着。

3

精心烧制“大球”

学习雕花陶球入门很容易,但是要学好,需要下功夫。

单单制作过程,就实属不易。由于陶泥遇风吹会开裂,所以生产车间不能开电扇。即便是酷暑,艺人们也只能忍受着。

“雕琢非偶然,花样遗轩辕,陶得金葆政,球成保礼赞。”金葆政和大哥金保成均退休于教育系统。二人在研究制陶工艺的同时,还编写了《雕花陶球千字文》。寥寥千字,将这项技艺的历史、传承、发展、现状介绍清楚,可谓是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的“纲领文件”。

抱起一个直径30厘米的红色镂空雕花陶球,看到陶球被均匀分割成若干等份,而且上面的金鱼、灯笼、蝴蝶等图案和谐对称。金葆政回忆,2016年,为了创新陶球技艺,金氏三兄弟有了制作一个直径30厘米的超大雕花陶球泥塑的想法。

“如果分成几等份比较简单,可这是几十等份,是怎么做到的呢?”面对记者提问,金葆政说:“制作雕花陶球需要有做球的功力、高超的雕工以及烧制时对火候的把握。绘制图案骨架和雕花陶球的烧制,需要精巧的技艺,掌握球面和谐性的知识,更需要耐心和细心。”

金葆政说:“球越小,越容易烧制。球越大,就越容易破裂。烧制直径10厘米以下的小球,成功率在90%以上。大球容易受热不均匀而开裂,成功率就低了。”

2017年春节前夕,在他们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失败了上百次后,终于烧制成功这个超大镂空陶球。

陶球出窑那天,像等婴儿出生一样的三兄弟,心情焦急又忐忑。但是看到陶球拿出来的一瞬间,三人喜极相拥。

为了传承雕花陶球泥塑工艺,金氏三兄弟多次到中小学,为孩子们带去一堂堂精彩生动的泥塑工艺课。他们还在陶博物馆旁边建起了体验室,让来访者切身感受陶球制作技艺。

“这项技艺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受欢迎。很多孩子来到这里学做陶球,认真听课,动起手来半天都不动地儿。”金葆政说。

金葆政还热衷于收藏老物件,在大运河陶文化博物馆里收藏着各类陶球陶具、印模、算盘、灯具等。

“这些年,为了陶文化博物馆,我投入了所有的积蓄。老伴和孩子们也很支持。我有个想法,把博物馆扩建到800平方米,更便于大家来参观了解大运河陶文化。”金葆政说。

2021-07-27 雕花陶球泥塑工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0037.html 1 兴酣弄泥精工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