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6日
第05版:05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走进冀中烈士陵园

冀中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介绍军民抗战的英雄事迹

本报记者 张倩 魏志广 摄影报道

追寻

中国北方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走进冀中烈士陵园,正门迎面为陵园的广场,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广场南面。青松翠柏草坪花朵,把陵园装点得肃穆庄严。

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国家、省、市级文物300余件、珍贵图片400余张、书籍600余本。冀中革命烈士英名录上记录着团以上烈士98名、营以上烈士254名。珍贵的文物、泛黄的图片生动还原了冀中军民为了民族解放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光辉历史。

纪念馆南面,贺龙、吕正操、杨成武、孙毅、黄敬、林铁等人的汉白玉雕像,深情地注视着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陵园西面,长80米、高4.5米的河间烈士英名录墙上,镌刻着2921名烈士的英名;陵园东面,有冀中革命烈士墓260座;陵园最南端的无名烈士墓里,安放着247名烈士的遗骨……

冀中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创建的平原抗日根据地。中国北方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省第一个县委在此诞生。在这片沃土上,先后有5万中华儿女为国捐躯。据不完全统计,仅县、团级以上烈士就有108名。

故事

牛氏三杰闹革命

在任丘市东北部,有一个三杰村。这是一个以牛氏三兄弟命名的地方,牛氏三杰就出生在这里。1909年出生的牛文良与1911年出生的牛文仓是堂兄弟,1916年出生的牛文常则是牛文良的胞弟。

1930年,牛文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启发引导下,堂兄弟牛文仓也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牛文良、牛文仓积极开展学生运动。1932年6月,保定二师学潮后,牛氏兄弟转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后参加了高(阳)蠡(县)农民暴动。

暴动失败后,牛文良被派往天津做地下工作,组织农民、工人与地主、资本家进行斗争。牛文仓则回家乡发展党的组织。1933年6月前后,牛文良、牛文仓先后被国民党宪兵团逮捕。狱中他们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出狱后,牛文仓回到任丘,在村中办起了青年夜校,并借此发展了几十名党员,建立了十几个党支部。他的姐姐牛文英、堂弟牛文常、妻子孙大换以及老母亲都先后入党。

1934年春,中共任丘县委成立,牛文仓任书记。随后建立的教师爱国会、贫雇农协会、妇女解放会等党的外围组织,领导农民开展打富济贫的秋收运动。在牛氏兄弟的努力下,党组织迅速发展扩大。

牛文良出狱后,曾到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做兵运工作。他与军中进步分子交朋友,宣传革命思想,秘密发展了40多名党员,建立了党组织。在被抽调到军部参谋处工作后,牛文良利用兼管无线电台之便,把蒋介石指使二十九军向日本妥协投降、不准抵抗等情况及时向党组织汇报,为中国共产党揭露蒋介石的罪行,争取二十九军在华北抗战,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1935年6月,牛文良因身份暴露,被党组织调往中共保属特委任职。华北事变后,中共保属特委成立抗日反蒋武装队,牛文仓兼任大队长,牛文良任指导员,牛文常任特委直属队长,领导开展锄奸反霸的武装斗争。

1936年2月下旬,保属军委在高阳县孟仲峰村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因消息泄露,国民党地方当局调集保安团包围了孟仲峰村。激战中,牛文仓不幸中弹牺牲。牛文良也身负重伤不幸被俘,最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牛文常受重伤后仍与敌人顽强搏斗,剩一颗子弹时高呼着“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饮弹牺牲。牛氏兄弟的壮举震撼了冀中大地。

传承

英雄事迹教育后人

河间市烈士陵园建于1956年。1993年,经民政部批准,河间市烈士陵园扩建为冀中烈士陵园。园内有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无名烈士墓、烈士英名录墙、烈士纪念碑林等。1999年4月5日,冀中烈士陵园纪念馆开馆。原冀中区司令员孙毅将军为冀中烈士纪念馆题写馆名。

2004年3月,冀中烈士陵园入选沧州市国防教育基地,2004年9月入选沧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8月入选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11月入选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2015年,河间对冀中烈士陵园进行改建升级,并对烈士墓区及部分园内道路重新规划、绿化。改建后的冀中烈士陵园面貌焕然一新,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集中墓区、纪念雕像挺立于苍松翠柏中,庄严肃穆。醒目的冀中抗战历史文化墙、抗战英雄人物展示墙、革命烈士英名录墙,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

2020年9月1日,冀中烈士陵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21年,河间对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重新布展。展陈内容由原来的三部分丰富扩大到七部分,图片由原来的100余张增加到400余张,叙述文字由原来的1万余字增加到4万余字。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现了当年冀中军民抗战的英雄事迹。

多年来,冀中烈士陵园接待参观者16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120万人次,发挥了传承革命精神、教育后人的作用。

巨变

铺展新画卷

河间,这片见证了当年冀中军民浴血奋战的红色土地,今天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放眼望去,街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仔细聆听,人们笑声不绝于耳……河间当地干部群众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正在奋力铺展崭新画卷。

河间市西九吉乡东九吉西村郝二孟、郝平夫妇一度生活贫困。现在,他们在有关部门扶持下养起了肉鸽,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开始经营销售卤肉鸽、卤鸽蛋的熟食店。销路打开了,销量越来越好。现如今,郝二孟已经脱贫,他的心情越来越舒畅。郝二孟感慨地说:“国家政策这么好,还有好多人帮俺,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河间,像郝二孟一样日子越过越好的人还有很多。群众生活变好了,河间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以前河间就一个公园,大家都在那里扎堆。”河间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张培志告诉记者,现在河间已经有27座公园、游园,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10座口袋公园的建设,让河间越来越宜居。不仅仅是白天,河间的夜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10年间,河间城市道路里程从40多公里增加到170多公里,打通了多条道路,建成了以曙光路、城垣路、新华大街、京开大街等主要道路为骨架的城市路网。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河间的经济发展也驶上了快车道。

河间市统计局二级主任科员张振宝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河间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0年,河间市全市上下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49.6亿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因为这里经过苦难的磨砺,受过战争的洗礼,丰厚的红色文化早已经浸润了这片土地,这里老百姓的生活,正在越来越好。

2021-07-26 ——走进冀中烈士陵园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9623.html 1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