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是公认的补药之王。在武侠小说中,人参的每次出场都是名场面,要么能起死回生,要么是滋补珍品,浑身传奇。将它“封王”的,正是历代医药学家。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国药代言人”明代名医李时珍,称其可治男女一切虚症。《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迄今,中药里,能被《药典》打上“大补元气”四个字的,也只有一味药,就是人参。
人参大补,但很少有人知道,用之不当,害处极大。“滥用人参,毒如砒鸩”,古人的劝诫,应该切记。
中药师
一不小心误用
说到人参误用,广东省中医院中药师、金世元教授的弟子覃军感触很深。
作为一名药师,与药材打了二三十年交道,每一味中药的性味如何,他都了然于胸。但他没想到,自己也会一不小心用错药。
在一个盛夏,覃军与几位好友相约去踢球。出门前,他特地用保温壶泡上两三片红参,心想,这是“中医红牛”,可以补充能量。但第二天醒来,他的喉咙又燥又痛。他才意识到,昨天喝的红参水有重大嫌疑——红参温补、大热天、运动体热,三者叠加,就好比火上浇油,能不上火吗?
人参毒性很低,为何一旦用错,反应会这么大?其实,药物毒性低,不等于无副作用。在中医看来,任何药物都有偏性。这个偏性,就是它的功效所在,但用不得当,就是毒。
人参功效差异大:有温补,有寒凉
不同的人参,性味、功效不同,很多人都分不清。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覃军介绍,我们日常去市场、药店购买人参,一般以生晒参、红参、高丽参为常见。
★生晒参,性微温、偏平和。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红参,药性比生晒参温热,功效相似,救病人于危急之中,更多用红参。
★高丽参,性味、功效与红参相似。
★西洋参,性偏寒凉。它并非人参,在中国《药典》中,它被单列一项,补气作用较人参弱,主要长于养阴生。
血气方刚的小伙子
为啥猛掉头发
专业人士误用,尚且知道错在哪里,懂得及时纠偏。普通人不知深浅,一旦用错,就贻害无穷。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养生与预防学系主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主任医师谈博对人参的滥用也深有感触。他的感触,来自身边的一位朋友。
这位朋友在十七八岁时,因好奇,偷吃了家中的人参,结果小小年纪就脱发,只留下少量稀疏的头发,至今懊悔不已。
“人参补气。中医认为,气过盛了以后,血相对就虚;气有余便是火,血热则灼阴。而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可导致脱发。”谈博教授解释道。
青壮年人,特别是体格壮实的男性,本来就阳气旺盛,不仅不需要吃人参,还是禁忌吃人参的人群。万一补过头,脱发事小,害命事大。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就接诊过这么一个案例:一位33岁的男性患者,平素体质健康,但听说夏至当天适合进补,于是擅自取红参40克,煮到剩下200毫升的水后,一次饮下。
当晚,他突然呕吐、抽搐、昏迷、发热、眼底出血,最后脑出血,抢救8天无效,不幸去世。
血气方刚的年纪,过量用参,危害更大!
身体没有气虚,就不要吃人参
是否气虚,该怎么判断?
谈博是高校教材《中医养生学》药饵养生之“人参”章节的编撰者,也是临床专家。
他的鉴别方法是——不管年长、年幼,去做运动。
运动需要耗气,如果运动以后,气喘、乏力、疲劳感加重,就是真正气虚的表现。
但若运动后,感觉浑身舒畅,乏力减轻,说明不是真的气虚,而是体内本来气郁,但经过运动,把郁滞的气舒展开来,人自然感觉舒服了。人舒服了,还吃什么人参啊?
3岁孩子喝参汤,鼻血流不停
在闽南一带,素有给新生儿喂红参水、西洋参水的习俗,据说能提高免疫力。喝了参水的新生儿,后来怎么样了?出现并发症的案例并不少。
福建省泉州市人民医院的儿科医生辛加龙、郭冰云曾专门发表论文指出——
从1998年10月至2004年9月,该院共收治口服高丽参水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新生儿67例,其中,死亡病例1例。
再大一点的孩子呢?喝参汤能促进生长、增强抵抗力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医生陈克芳,曾谈到一个病例——
他朋友的女儿3岁,很爱生病,朋友决定给她炖西洋参汤喝。连喝一周后,女儿开始三天两头流鼻血。朋友最后才醒悟,是吃西洋参的缘故!
还有一位农村妇女,常煲人参鸡汤调养身体。每次喝时,也让6岁的女儿和4岁的儿子一起喝。
半年后,6岁的女儿,乳房开始增大,月经来潮;而男孩也有不同程度的鼻子出血。
体内有热还进补,可致高烧抽搐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医生张秀芬曾讲述过这样两个病例:
张女士平素体内湿热,仍每天喝约150毫升高丽参水,连喝三个月,导致湿热痰火壅结体内,热灼津液。某天夜间,她突然发热、胸闷、头痛、四肢抽搐,被家人抬进了急诊室。
同年5月,朱先生因长期咳嗽,自认为体虚,应进补,就用100克的红参,多次煎煮、服用。喝了两天后,他发起了高烧。原来,他是阴虚火旺体质,并不适合吃红参。
人参误用,有多普遍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掀起了一股温补之风,医家治病、病人看病,总喜欢使用人参。
当时,庸医经常以虚脱的名义吓唬病人,借此向病人推销人参,从中获利。
另一面,病家不明寒热、虚实,把人参当“神药”,以为自己的身体有多么虚弱,苦苦哀求医生开补药。还有人为了吃上人参,宁愿散尽家财。
目睹这一滥用人参的流弊,清代著名医家徐大椿深恶痛绝,他奋笔书写了《人参论》,其中说道:“先破人之家而后杀其身者,人参也。”
晚年,徐大椿还写下了《慎疾刍言》一书,道出江南病人吃人参的普遍心态,是“不怕病死,只怕虚死”。
上世纪90年代,因人参供给过多,在国内曾贱如萝卜。而检索文献发现,人参滥用案例报道,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最常见。
近些年,国家推动人参产业发展,参农扩大了种植,人参的价格下来了,而老百姓兜里更有钱了,如不懂用参而盲目选用,恐怕会伤害身体。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常见病用药及诊断》一书中,共记录了从1950年至2015年3月里,国内的172 例关于服用人参及其制剂导致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在这172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出生不到24小时,最大的76岁,男性、女性皆有。晓英 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