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9日
第05版:05

闪光的小院

——走进八路军一二○师挺进冀中抗战指挥部旧址

王瑞峰老人讲述那段历史

闪光的小院

本报记者 祁晓娟 魏志广 摄影报道

追寻

青砖灰瓦在诉说

八路军一二○师挺进冀中抗战指挥部旧址座落于肃宁县万里镇万里村(原称东湾里村)。

1939年1月,贺龙师长率领一二○师来到这里。一二○师到达万里村的时候,正值冬季,冀中大平原一马平川,不利于隐蔽作战。万里村一带有老唐河河堤,种植着数千亩的老梨园。大片梨林铺天盖地,是天然的屏障。这里又是三县交界的地方,便于隐蔽和迷惑敌人,想守好守,想退也易。

1939年,贺龙、关向应、吕正操等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著名的北曹家庄战斗、大曹村战斗、黑马张庄战斗,三战三捷,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这个小院成为了当时冀中军区的指挥中心,在抗战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以及著名作家何其芳、沙汀、穆青等文化界知名人士,当年也随一二○师挺进冀中,曾在这个院里工作和学习。

八路军一二○师挺进冀中抗战指挥部旧址,现为市级革命遗址保护单位。

故事一:

“将军磨”

在肃宁工作期间,贺龙待百姓如亲人。

战斗间隙、晨昏之际,在村边、地头,贺龙常与村民促膝谈心。

1939年,贺龙曾住在大曹村一曹姓人家里。曹家前院西厢房安着一盘石磨,村上的乡亲们每天都到这儿来磨粮食。

贺龙每天忙完工作,便到磨房跟乡亲们拉家常,有时还和大家一起推磨,与乡亲们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不久,师部转移到万里村。后来,贺龙听说在大曹村战斗中,曹家前院的磨房和石磨被日军的炮弹炸坏了。第二天,贺龙找来警卫员,让他带几个战士把那盘石磨修好,并说,村里的乡亲们每天都要用那盘石磨磨粮食,石磨被炸坏了,乡亲们怎么用?石磨一天修不好,乡亲们一天不能用,吃饭就有困难。

警卫员很快完成了任务。

村民们为了纪念贺龙给大家修石磨的事,后来便给那盘石磨起名叫“将军磨”。

故事二:

贺龙为他起名

万里镇万里村村民王绪中有个人尽皆知的小名——“伢子”。

据王绪中回忆,贺龙在万里村的时候,经常在村边、地头与村民聊天。

那时候,王绪中只有6岁。当时,王绪中的头顶上留着一条小辫子。贺龙一看见他,就笑着喊他“伢子、伢子,过来”。当他走近时,贺龙师长都会摸摸他的小辫子,亲切地和他说话。

这段经历给王绪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国成立后,王绪中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他对大家说:“我有个小名,叫‘伢子’,这是贺龙元帅给我起的,你们以后就叫我‘伢子’。”

一直到王绪中80多岁高龄时,村民还叫他的小名——“伢子”。

故事三:

新郎上战场

在旧址的小院中,一个抬担架的人物塑像穿着有点儿奇怪。他头戴礼帽,十字披红,穿着长袍,看上去像个新郎。

大曹村战斗的时候,正赶上这位曹姓的村民结婚。看到八路军打日本鬼子,他婚都不结了,穿着结婚的服装就来帮着八路军抬担架。

廖汉生在他的回忆录中多次提到在万里镇发生的这个故事。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廖汉生回忆到,在冀中的战斗中,肃宁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给战士们送水送饭,这样的军民鱼水情真是太宝贵了。

传承

打造红色小镇

王瑞峰今年77岁了,从肃宁县物资局退休。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一直在搜集贺龙在冀中的抗战故事。

每次有人前来参观贺龙居住地,他就担起讲解的任务。“这里是贺龙师长率一二○师主力在冀中平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斗争的驻军地,也是贺龙作出有关重大决策的地方。”王瑞峰说。

为了挖掘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保护红色文物,肃宁县对万里村一带的红色遗址进行了全力修复。

2021年4月8日到11日,万里镇集中力量修缮了八路军一二○师挺进冀中抗战指挥部旧址,提升了周边环境。

现如今,旧址三间正房、两间耳房保存完好。报经文物部门批准,肃宁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寻访当年亲历者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该指挥部进行了抢救性整体修缮,加固复原,以图片、实物、纪录片等形式展示红色历史,将其打造成党史、军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21年上半年,这里累计接待参观者共万余人。

“今年,万里镇在有效保护开发革命历史文化遗址的基础上,结合针纺服装文化节、千亩古梨园等旅游资源,推进特色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万里镇党委副书记尹佳欣说。

巨变

驶上发展快车道

英雄的热血浸润着英雄的土地,英雄的土地哺育着英雄的人民。

肃宁县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地处京津石金三角位置,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要的交通枢纽。

肃宁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中国圆茄之乡、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地区电商合作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中国裘皮之都、中国针纺服装名城……

近几年,肃宁打响脱贫攻坚战役,大力扶持困难户脱贫致富。朱立功是肃宁县河北留善寺镇郭家楼村村民,因为孩子生病,生活一度贫困。

曾经外出打工的朱立功看着电商平台带来的商机,当起了主播,在网上卖渔竿。

村里全力支持,帮他装好了宽带,联系好了进货渠道和快递公司。功夫不负有心人。朱立功渐渐掌握了不少直播运营技巧,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的客户。

朱立功说:“幸福日子靠自己,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靠着勤劳的双手,朱立功一家不仅脱了贫,还住上了新建的大瓦房。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勤劳的肃宁人民正在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新的辉煌!

2021-07-19 ——走进八路军一二○师挺进冀中抗战指挥部旧址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8984.html 1 闪光的小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