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6日
第11版:11

试卷密封线 是武则天发明的?

现在的试卷上面都有一条密封线,考生将信息填写在密封线之上,交卷后,由监考人员进行密封。其实,此法起源于武则天,在北宋形成制度。

唐代的科举试卷刚开始不仅不实行密封,反而在阅卷时,还要参考由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以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

“行卷”是指考生们把平时写的最得意的诗赋文章写成卷轴,请求朝廷权贵或者社会名流向主考官推荐。白居易当年“高考”就得益于“行卷”,当主考官看到他平时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大加赞赏。“行卷”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病,但是也为作弊开了方便之门。

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吏部选举多有不实,因此下令使用“弥封”法,即用纸糊上考生姓名。此法遏制了作弊行为,但是并没有形成制度坚持下来。

北宋初年,沿袭了唐代的科举风气,达官贵人可向主考官推荐人才。宋太宗淳化年间,推行“糊名考校”法,糊住姓名、乡贯,决定所录取的试卷后,才拆开弥封,避免了考官阅卷时徇私舞弊。

实行弥封制不久,朝廷又发现一些考生在试卷上暗作记号,有时考官还可以辨认字体。宋真宗时期,朝廷专设誊录院,派书吏将试卷抄成副本,考官评卷时只看副本。

2021-07-16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8804.html 1 试卷密封线 是武则天发明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