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5日
第02版:02

大雨创造迁入繁殖条件

二代黏虫“爬”入我市玉米田

本报通讯员 摄

本报讯(记者 何晓玲)入夏以来,我市各地降雨频繁,为一代黏虫成虫迁入、繁殖、为害等创造了条件。日前,我市植物保护检疫站发布警报,提醒农民防治玉米田二代黏虫。

黏虫(右图)是危害玉米的一种害虫,严重时可将玉米的叶片全部吃光,咬断玉米雌穗花丝,造成玉米严重减产。其具有迁飞性、偶发性、突发性、暴食性及隐蔽性等特性。在我市,造成危害的黏虫主要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其中7月份造成危害的主要是二代黏虫,8月份造成危害的主要是三代黏虫。

黏虫发生程度与本地气象条件(强降雨或强对流天气)、外地虫源迁入数量(一代黏虫成虫由南往北迁飞、二代黏虫成虫由北往南迁飞)密切相关。

今年6月中下旬以来,我市各地降雨频繁,为一代黏虫成虫迁入、繁殖及为害创造了条件。7月上旬,盐山、南大港、中捷、孟村、黄骅等地均出现二代黏虫危害。其中,南大港植保站调查发现,晚春播玉米田、夏播玉米田二代黏虫较为严重,发生危害的面积为2500亩,每百株玉米发现有成虫10头至20头。盐山县植保站调查发现,边务乡玉米田发生危害的面积为3000亩,每百株玉米发现有成虫8头至15头。

市植物保护检疫站提醒各地植保部门,在加强监测预警的基础上,指导农民及时防治。

2021-07-15 大雨创造迁入繁殖条件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8680.html 1 二代黏虫“爬”入我市玉米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