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我们育红小学部分晚报小记者走进新华区世纪城社区“英英面塑”,在张英英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了面塑。
张英英老师告诉我们,面塑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面塑分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两种。可食用的面塑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因为我国古代很多地方都有着逢年过节或庆喜时,用面粉、糯米粉、水做成蕴含祝福意义的面食的传统,这样可食用的面塑就诞生了。
从张老师的讲解中,我们还了解到,不可食用的面塑也是在古代诞生的。起初,有一群小贩,为了赚钱就想用面粉、糯米粉来捏面人。而这些面人就是用搓、挤、压、按等技艺捏出来的。
接下来,张老师边示范边给我们讲解如何捏火暴辣椒面塑。
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块红色面泥、一块绿色面泥、一小块白色面泥和一小块黑色面泥。我们首先反复揉搓那一块红色面泥,使其变软、拉长,之后再将其捏成水滴形状,这样火暴辣椒面塑的雏形就出来了。
我们又拿起那一块绿色面泥反复揉搓,把它搓成圆形并压扁,之后将压扁的绿色面泥捏成帽子形状。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用白色面泥、黑色面泥、红色面泥做了眼睛、牙齿、嘴巴和眼皮……很快,一个个可爱的火暴辣椒面塑就在我们小手中诞生了。
通过参加这次小记者活动,我了解了面塑,更体会到了古人的心灵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