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4日
第18版:18

不虚此行

本报小记者(育红小学4年级5班) 鲍玥璁

认真听讲解

7月8日,我们育红小学部分晚报小记者有幸走进新华区世纪城社区“英英面塑”,了解了面塑。面塑是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一进“英英面塑”活动室,我们就看到了大大小小许多精致的展品。有练武的少林和尚,有正读书的书生,有在弹琴的歌姬,还有许多神话人物和形态各异的小动物,这些展品惟妙惟肖,瞬间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一开始,我以为这些只是普通的橡胶小人。听了张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它们都是用面做成的。没想到,面粉还可以做出这么精致的作品。

在我们的惊叹声中,张老师讲解起来。她告诉我们,面塑分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两种。可食用的面塑是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例如我们吃的面花。黄骅的面花就远近闻名,鲤鱼、寿桃、元宝、花朵等形状的面花更是让人爱不释手。

张老师告诉我们,颜色更为丰富、工艺更为细致的则是不可食用的面塑。它是用各种塑形工具将面泥做成花、鸟、鱼、虫、景物、人物、动物等形象。面塑工艺品虽然普遍体积小,材料便宜,但是色彩鲜艳,造型生动形象,便于携带,深受人们喜爱,更是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雕塑”。

了解完面塑工艺,我们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学着做火暴辣椒面塑。我们都跃跃欲试,希望能做出一件让自己满意的面塑作品。

我们首先反复揉搓面泥让其变软,然后揉搓成形。结果,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来的火暴辣椒面塑更像是“大龅牙”,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看到老师手中那个栩栩如生、好像正对我笑的小面人儿,我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通过参加这次小记者活动,我不仅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还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指导老师:马永新)

2021-07-14 本报小记者(育红小学4年级5班) 鲍玥璁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8575.html 1 不虚此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