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业喊妈,吃饭喊妈,喝水喊妈,楼下玩儿的时候也喊妈……小学暑假刚开启一周,成都宝妈张鹿(化名)被7岁儿子几乎无时无刻地呼叫着。
没法专心工作,自己的时间被大量挤占,张鹿只好果断于7月6日中午,和儿子签下一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这份“条约”源自于她之前看过的一篇育儿文章,其中讲到可以尝试和孩子签协议来进行教育。
不管学习还是生活,孩子随时都在喊妈妈
几天前,张鹿的儿子“挣大钱”(小名)的暑假开始了,但张鹿的日子变得没那么好过了,“之前多少还有学校和老师管,现在只有我看着这个小鬼头了”。
张鹿说,儿子今年7岁,刚上一年级,自己并非全职妈妈,却扮演着全职妈妈的角色。她说自己是一位文字工作者,除了每个星期的周一去单位开会以外,平时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家办公。而与她恰好相反的是,丈夫是个工程师,经常出差在外。由于家里再没有别人帮忙照看孩子,所以大多数时间张鹿都得自己带儿子。
“可能是长期以来一直在一起的原因,他确实有点依赖我。”张鹿说,儿子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随时都在喊妈妈。
张鹿向记者讲述了最近一段时间的片段。她在家办公时,儿子每隔一会儿就会来找妈妈,她连用电脑的机会都没有;当儿子去小区楼下找同伴玩耍时,也会频繁用电话手表联系自己,让她帮忙拿水、纸巾、防蚊液等物品;还有,儿子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每晚大约10点睡,清晨又早早醒来,“我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张鹿开玩笑说:“我的耐心都快磨没了,现在暑假才开始一周,感觉快要窒息了。”
为了母子和谐相处,两人签下“条约”
7月6日中午,因为有事,张鹿带儿子到公司上班。正在她忙的时候,儿子又不停地喊妈妈,这让张鹿非常头疼。
想到之前看过一篇育儿文章,其中讲到可以尝试和孩子签协议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张鹿最后便根据自家实际情况写了一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她说希望儿子能够自立,不能什么事情都喊妈妈。
记者看到,这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总共列明十条,从语文、数学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了若干规范,并从7月6日开始执行。内文开头,张鹿写道:“为了暑假期间母子俩和谐友好相处,特制定此《不要喊妈平等条约》。”
学习方面,张鹿和儿子约定,遇到不会写的字、写日记、阅读、不会的题等等,不要喊“妈”。生活方面,洗漱、穿衣服、吃早饭等,也都不要喊“妈”,都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等爸爸回来喊“爸”。
拟定好“条约”之后,张鹿把它打印出来递给儿子,原以为儿子会不太接受,没想到对方看了一眼竟然同意了。最后,母子俩签上自己的名字,注明日期,还按了红手印。
喊妈次数大幅减少,儿子表示能坚持
到了7月7日,《不要喊妈平等条约》“正式实施”第一天,张鹿告诉记者,儿子喊妈妈的次数大幅度减少,对于条约上的约定执行得还不错,平时人小鬼大,性格外向活泼的儿子突然就老实起来了。
张鹿说,有了“条约”,儿子下楼去玩儿的时候没有再喊妈妈,而且自己拿着水杯和防蚊液下楼了。做作业遇到问题时,他也没有第一时间喊妈妈。不过儿子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签订“条约”的当天晚上,跟妈妈开玩笑说:“妈妈,你是不是嫌弃我了?”
张鹿则耐心地跟儿子讲道理,她说:“爸爸工作忙,妈妈也要上班,有时候真的忙不过来。”
7日下午,记者与“挣大钱”进行了简短的对话。“之前为什么总是想喊妈妈?”“我没事干,想逗逗她。”小家伙说。
儿子总是黏妈妈,张鹿觉得不好,但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一位同事说,他自己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和“挣大钱”完全不一样,几乎不怎么和父母说话,对父母的事情也不感兴趣。如果他家的孩子像“挣大钱”一样黏妈妈或爸爸,就太好了。
张鹿则说:“每个阶段的孩子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七八岁的小孩正是培养独立性的时候,青春期的孩子则应该有另一套的相处方式。”
她觉得,如果现在不教会儿子如何独立学习和生活,以后可能来不及了。
当张鹿把这个“条约”发布到朋友圈后,引来不少好友围观,并纷纷点赞。有的好友说拭目以待,看看张鹿能否成功。
据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