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7日
第14版:14

三伏贴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本报通讯员 姜宗芳 本报记者 马玉梅

周围血管包括外周动脉、静脉和淋巴管,中医称之为经脉、脉管,故周围血管疾病称为脉管病。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及糖尿病人的增多,脉管病发病率亦越来越高,部分脉管病能造成截肢,其严重程度使得脉管病越来越得到重视。许多脉管病患者早期出现畏寒、怕冷、麻木等症状,冬天或夜间或气温骤降症状加重,中医认为寒邪在脉管病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盛日期,是驱寒最佳时期。下面请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疮疡脉管病科主任艾明瑞谈谈三伏贴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三伏贴治疗冬病效果好

许多周围血管疾病具有冬病的特点:冬季发病率高、症状加重和治疗难度大,中医认为寒邪是脉管病主要发病诱因,寒邪为冬天所主,头和脚最容易受寒,故有“寒从足下生”之说;由于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因此毫无“解冻”的可能。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内服温利方药、针刺、穴位贴敷疗法、隔姜灸法或中药熏洗等方法,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从而收到最好的效果。故三伏天治疗冬病有奇效。

1.周围血管病哪些症状适合三伏贴

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肢端缺血性疾病早期出现的这些症状与寒邪有关,这是因为寒性收引,易气血收敛,故表现肢端无汗、拘急麻木或屈伸不利等;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瘀,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出现间歇性跛行,即当病人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发生胀疼或抽痛,如果继续行走,疼痛就加重,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迅速缓解,再行走时疼痛又出现;当体内寒邪进一步加重,寒胜则痛,寒为阴邪,夜间为阴,故出现静息痛。

2.贴敷期间饮食起居等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忌过量劳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一些疾病(如高血压)患者不应停药。

3.三伏贴一定要在三伏天贴吗

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但也不必拘泥,如当天阴天或者小腿出现破溃,可以延后,甚至整个伏天都可以。

4.三伏贴每次贴敷多长时间

一般药饼要贴4小时—6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难以忍受,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就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就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觉之前一定要揭掉。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等到第三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修复,有时候皮肤起泡效果更好。

5.三伏贴选穴很重要吗

周围血管疾病常发生于下肢,下肢穴位经络繁多,因此选择合适的穴位非常重要,选穴少而精才能有效。

三伏贴能够治疗的肢端缺血性疾病

1.不宁腿综合征

当我们出现(1)双腿不适(麻刺感、刺痛感、紧张、疼痛)伴有不可控制的机体运动;(2)症状在休息时出现,主要在晚间,影响入睡;病情严重随时变化(如每周、每月不同),累及上肢;(3)通过对肢体的某些手法操作(如揉搓、摇动、跺脚、走动)可使症状部分或者彻底缓解;(4)无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考虑为不宁腿综合征。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阶段性炎症性疾病,四肢发病,以下肢多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严重者肢端溃疡和坏死,常见于中青年长期吸烟男性。

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一般在中年后发病,是一种老年疾病,常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亦会出现血栓闭塞脉管炎症状,如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等。

4.老寒腿

(1)下肢怕冷,尤其是小腿,夏天怕吹空调,夜间睡觉还得盖被子;(2)遇到天阴下雨、气候转凉或受凉,膝关节或足趾冰冷甚至疼痛;(3)足部无汗,或者冷汗频出,夜间加重,早晨无不适;(4)患者查彩超无狭窄或闭塞情况;(5)夜间容易抽筋或者足趾疼痛不适。

5.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长期慢性高血糖的糖毒性作用下形成的下肢神经、血管病变的结果,好发于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做过下肢截肢手术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不良生活习惯、过紧的鞋袜、缺乏运动、鸡眼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有些糖尿病足,如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引起的麻凉适合三伏贴治疗。

6.蓝趾综合征

蓝趾综合征是指单个或多个脚趾突然发凉、疼痛、变蓝,有时不能触及踝部动脉搏动,但血流仪能探及血流信号。由于微动脉栓塞后侧支循环建立,因此脚趾坏死很罕见,常常发生于足趾下方疼痛。蓝趾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持续性静息痛、触痛、麻木、运动障碍,甚至间歇性跛行。足趾出现境界清楚的蓝黑色或紫色、锯齿状、指压不褪色的斑点。

7.雷诺氏病

雷诺氏病又称为肢端动脉痉挛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双侧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振发性四肢肢端,对称的间歇发白、紫疳或潮红为临床特点(主要指手指),常为情绪激动或受凉所诱发。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多见于女性,发作时手指皮肤变白,继而紫疳,常先从指尖开始,以后波及整个手指,甚至手掌,伴有局部发冷、麻木、针刺样疼痛或其它异常感觉,而腕部脉搏正常,发作持续数分钟后可以自行缓解,皮肤较为潮红而伴有烧灼刺痛感。然后转为正常肤色,一般在受寒或冷水接触后发作,局部加温揉擦,挥动上肢可使停止。

周围血管病如何早知道

肢体缺血性疾病早期出现足趾或手指,麻木、发凉、怕冷、皮肤粗糙、指甲增厚、嵌甲(趾甲向肉里长)等,走路腿没劲如踩棉花或行走一段距离小腿酸疼不适,或夜间腿抽筋、疼痛不适等,这时应触一下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未触及,或抬高下肢观察足趾有无苍白皮温低等。

肢体静脉疾病早期活动后小腿酸胀发紧,劳累不适,休息一晚可缓解,或者踝周水肿,出现皮色发暗,甚至发黑,或者沿浅静脉疼痛或小腿后方疼痛等,可伴有下肢怕冷发凉及夜间腿抽筋症状。

2021-07-07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7872.html 1 三伏贴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