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区多所小学发布关于文具盲盒的提示信息,提醒学生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文具盲盒的危害性,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文具盲盒。
(据7月3日《沧州晚报》3版)
当下,盲盒让许多年轻消费者沉迷其中。今年年初,中消协在其官网发布消费警示,直指盲盒市场存在的消费者易中套“上瘾”、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三无”产品时有出现等问题。
起源于19世纪初日本的盲盒,发展到今天,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心,从餐饮、美妆到图书、文具,诸多消费领域都能看到盲盒的身影。如今,这种拼运气的游戏盲盒,却进入到了文具市场,受到小学生的青睐。
“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盲盒带给孩子们的感受同样如此。
在拆封前,谁也不能确定盲盒笔里藏的是哪一款,答案只有在打开的那一刻才揭晓。孩子们买盲盒笔,就像买彩票一样,大半买的是“盲”,一小半买的才是“盒”中的笔。这些盲盒里,虽然装的是笔,却含有赌博的成分。
另外,单次购买盲盒笔,价位并不高。在这种低价多次消费的诱惑下,孩子们往往会忍不住消费一把。商家也正是通过孩子无节制的购买,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销量和利润。
有心理专家指出,不少孩子持续不断地购买文具盲盒,是因为他们坚信“幸运”就在下一次拆开包装袋的时刻。盲盒类商品所蕴含的神秘性、趣味性容易激发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这种带有博彩性质的营销模式即便是成年人也难以抵御其诱惑,心智未发育成熟的少年儿童极容易对这类商品购买成瘾。
买文具是为了辅助学习,文具盲盒却已经远离了其作为文具本身的意义。为此,市区多所小学发通知提醒学生和家长,正确、客观看待文具盲盒,培养孩子理性的消费观。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孩子们的零花钱也水涨船高。家长们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也要注意引导孩子“怎么花”,让他们尝试管理金钱,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避免购买文具盲盒成瘾。
只有老师、家长、社会共同承担责任,盲盒才不会成为孩子们健康消费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