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6日
第15版:15

从《1921》到《觉醒年代》:

纯粹的历史蕴含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从《1921》沿袭全明星的新传统,到《叛逆者》流量演员担纲主演,再到《觉醒年代》引发热议、自成流量,近期被频频提及的三部主旋律影视剧,恰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历史话语的当代书写。而观众口味的转向,也令我们反思:主旋律该如何“年轻化”?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流量”?

《1921》:

再试“全明星”之路

2009年,中影集团打造出众星云集的《建国大业》时,可能没有想到,这将成为主旋律的新传统。全明星主旋律片刚刚推出时,观众的确对此抱有强烈的好奇,乐此不疲地进入影院“数星星”,于是《建国大业》获得成功。

《1921》重回明星演员之路,希望“再试一次”。基于中共一大代表的真实年龄,《1921》的年轻化路线更加彻底,而且吸收了大量具有强大粉丝号召力的小生、小花加入。得知自家偶像出演主旋律大片,各家粉丝很早就开始了科普教育工作,刘昊然、王俊凯、胡先煦等青年演员的粉丝,都提前查阅史料、总结角色生平、编写观影指南,甚至打卡历史原址。尽管“自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体现对偶像的喜爱与支持”之间的因果关系常常发生微妙的颠倒,但主旋律作品对青少年群体的正面影响,确实借由这类粉丝行为大大增强。

《叛逆者》:

流量转型“代表作”

在各种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夹击下,谍战剧《叛逆者》能够取得不错的收视成绩,同时拿下豆瓣8.3分的高分,的确令人瞩目。

《叛逆者》播放过程中最大规模的出圈热议,不是成功刺杀日军头目的“爽”,也不是男女主人公重逢相依的“甜”,而是主人公林楠笙收听到《论持久战》时的震撼。前情铺陈下,身负重伤、流亡香港的林楠笙,面对家国沦陷,不知前路何方。他拆下过共产党联络员的收音天线,击毙过一个个日军头目与汪伪汉奸,但自己要用生命相信什么、捍卫什么,却最终成空。而电波中的《论持久战》,唤起了他对家国和人民的赤诚之爱,他把曾经拆下的天线重新装上,与好友握紧双拳,低声而坚定地共同说出“中国必胜”。

这样一部剧本扎实、配角出彩的主旋律电视剧中,制作方选择流量演员朱一龙承担重任,本来有些困难。但合适的角色、导演的调教、前辈的配合,最终让《叛逆者》这部主旋律电视剧,成为了朱一龙的代表作。

《觉醒年代》:

是谁制造了流量?

年前播出的《觉醒年代》,带来的话题讨论能一直持续到今日,各个卫视半年之内三轮播放,这样的成功不但是播放平台没有想到的,也是其创作团队不敢想象的。

《觉醒年代》的演员演技出色又贴近角色,情节尊重史实又富有趣味,镜头语言简洁庄重又不乏灵动诗意,这都是一部优秀作品的“基本盘”。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洪流中,拥有“基本盘”,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爆红出圈。而围绕《觉醒年代》展开的大规模的二次创作,成为这部作品爆红出圈、自成流量的关键。

一方面,《觉醒年代》对历史的讲述,其实具有相当鲜明的现实主义态度,它是将当代青年关心的各种问题——八小时工作制、中西文化碰撞、国家道路选择,还原到历史的语境之中,让人们看到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既定之果,是如何从斗争的刀剑、历史的血肉之中生长出来的。另一方面,当它与年轻受众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时,年轻受众自然而然地开始用他们习惯的方式再次解读和传播。也包括追求深度的分析与创作,延伸剧情的解说视频,补充史料的图文长帖,场景再现的手绘画作……

《觉醒年代》作为主旋律电视剧,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对受众自发的二次创作与宣传,并未过多干涉,因而《觉醒年代》中爆发出二次创作热潮。

从《1921》到《觉醒年代》,无论是征用流量,还是自成流量,影视行业在不断尝试用年轻化的方法讲述历史、寻求共鸣。

据澎湃新闻

2021-07-06 从《1921》到《觉醒年代》: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7757.html 1 纯粹的历史蕴含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