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2日
第14版:14

黎明即起

刘明礼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黎明即起的习惯。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不管是风霜雨雪还是艳阳高照,我都会早早起床。起床后,我有时到公园里转转,有时到早市看看,有时读书、写作、搞卫生、做饭。

有的人说,黎明即起,是我多年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不错,我在部队里度过了31年,严格有序的生活确实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然而,部队也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同样没人管,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可我从不放任自己,总是按照自己的生物钟,在黎明的阵阵鸟鸣中醒来并起床。

我想,人生在世,纵有百年,也不过三万多天,分分秒秒都弥足珍贵。每天早起一小时,一辈子就等于多活了1500多天。每天用这一个小时读30页书,按一本书300页算,一年能读30多本;每天用这一个小时写一篇千字小文,一年能写30多万字;每天用这一个小时行走5公里,一年就是1800多公里……这30多年,我在各种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很多就是在早上完成的。在我看来,黎明即起,岁月才不会虚度。这是一种人生态度。

其实,我黎明即起的习惯,主要还是源自于父母的影响。小的时候,父母从不允许我们赖床。当老师的父亲常对我们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天,天蒙蒙亮,父亲就会叫我们起床,督促着我们早读。母亲虽大字不识,但能讲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道理,告诉我们,没有白吃的苦,只有懒死的人。

父母不但言传,而且身教。他们起得比我们还早,从来不睡懒觉。常常是别人家的大门刚刚打开,父亲已挑满了一大缸的水,母亲已打回了一筐草,或捡回一车的干树枝。黎明即起,对我来说,与其说是自幼养成的习惯,不如说是一种家风的传承。

古代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朱伯庐的《治家格言》,开篇即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在他看来,黎明即起,是重要的修身治家之道。勤能补拙,勤能助才,勤能持家,勤是成功的助燃剂和催化剂。在我看来,黎明即起,不但是一种行为习惯,而且是一种文化熏染。

朋友,黎明即起,你的人生将不会虚度;黎明即起,将延长你生命的长度和宽度;黎明即起,将成就你充实的人生!

2021-07-02 刘明礼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7295.html 1 黎明即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