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远建明 韦青辉 本报记者 张倩
追寻
“马本斋同志不死”
走进位于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东村的马本斋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广场,马本斋雕像就矗立在广场中央。雕像中的马本斋骑着马,高举大刀,英姿飒爽。
马本斋雕像两侧各有一座辅馆。广场东西两侧有两个湖,分别是“马母湖”和“本斋湖”,也称“母子湖”。一条小河由“本斋湖”流出,环绕广场一周,最后流入“马母湖”。一条小路围绕在“母子湖”旁边,一座小桥将“母子”血脉相连。这样一幅场景就像一个不愿离开母亲的孩子,依偎在母亲的身边。紧贴广场西侧的则是百位将军碑廊。
广场正北边是马本斋纪念馆主馆。进入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马本斋戎装立像。立像背面是一面大型浮雕背景墙,上面有毛泽东主席题写的“马本斋同志不死”七个大字。
展厅采用图片、实物、沙盘、文字等多种形式,再现了民族英雄马本斋忧国忧民,率领回民支队英勇战斗的一生,以及马母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南院为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院中央高大的汉白玉石纪念碑直插云霄,正反两面分别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的题词。纪念碑南面是马本斋母子的陵墓,被一个汉白玉铺底的月牙形花坛环抱着。
抗日战争时期,马本斋率领的冀中回民支队在七年间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令敌人闻风丧胆,毛泽东主席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故事
歼灭日伪军百余人
1938年年底,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军在华北战场气焰嚣张、咄咄逼人。在衡水一带,日军强征民夫修建被抗日军民破坏的石德铁路,企图进一步分割封锁抗日根据地。
1940年2月,马本斋奉冀中军区命令率领冀中回民支队挺进深县南部开展对敌斗争。康庄位于石德铁路以南,处在日寇设置的两个大据点之间的必经之路上。安家村据点是日军在石家庄外围设置的总据点,一旦这一据点有情况或遭遇袭击向外求援,其它地方的日军必会及时派兵救援。在摸清了敌人的活动规律后,马本斋决定在康庄来一个“引蛇出洞、围点打援”的伏击战。
1940年5月30日凌晨,冀中回民支队一个中队和衡水的地方游击队佯攻安家村据点。等到安家村据点的敌人通过电话向衡水县城驻军求援后,回民支队想方设法割断了两个据点敌人之间的联络。
上午8时左右,驰援安家村据点的衡水城区的日伪军途经康庄村及附近的邢家村时,正好落入了回民支队的伏击圈。指挥员一声令下,霎时伏兵四起,枪炮震天,喊杀入耳,敌人为躲避火力打击,被迫躲进路旁2米多深的路边沟。这正中回民支队的计策,战士们纷纷拉响手榴弹,密集投进了路边沟里。由于路边沟直上直下、又深又宽,日伪军只能朝天开枪,欲战无力,欲逃不能,乱作一团。
仅仅40分钟,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便结束了。在这场战斗中,回民支队共击毙日伪军100余人,俘虏伪军50多人;缴获平射炮1门、轻重机枪4挺、炮弹150多发、各种子弹8000多发。由于组织严密、指挥得当,回民支队无一人伤亡。
1941年7月以后,马本斋率回民支队战斗在河间、建国县一带,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斗争。日军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抓到河间宪兵队,逼迫马母招降马本斋。马母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英勇斗争,最后绝食殉国。
马本斋因长期转战,积劳成疾,1944年2月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终年41岁。
传承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马本斋,让更多人了解母子两代的英雄事迹,1985年,献县修建了“马母祠”。随后又经过几次修建,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拥有房屋12间的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1999年,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6月,经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决定筹建民族英雄马本斋纪念馆。2002年4月,纪念馆竣工,设置了电子触摸屏、液晶电视和多媒体场景。多媒体场景采用声、光、电等多种手段,再现了马本斋率领下的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无畏、顽强抗敌的真实场景。
2004年,马本斋纪念馆入选河北省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中宣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6年8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08年8月,献县对马本斋纪念馆进行了第三次改扩建,占地由原来的10亩扩大到105亩。2010年11月6日新馆落成,每年前来参观的游客突破15万人次。
2011年,马本斋纪念馆又成功入选国字号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2年9月,被河北省委命名为首批“河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近年来,纪念馆的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天津市佟楼小学、河北大学、石家庄市一中等先后把马本斋纪念馆作为德育教育基地,不定期到纪念馆开展活动。
巨变
“红色精神”引领乡村振兴
献县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基于此,本斋回族乡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以红色精神引领乡村振兴,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过去住的是土房,下雨天心里就发慌。现在好了,都是砖瓦房,又明亮又舒服。以前村里没有路灯,大家晚上都不愿意出门。现在安了路灯,晚上出来娱乐和锻炼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可热闹了。”本斋回族乡本斋东村村民马宝红高兴地说,村里安了路灯,建了公厕,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本斋回族乡加快推进基础建设,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全域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创建人居环境示范村9个。他们打通了1.2公里古桑林旅游通道,新建旅游接待站1处,形成了以马本斋纪念馆为中心的精品旅游线路。2020年,本斋东村成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本斋回族乡顺势而上,大力谋划红色村试点项目,打造“红色本斋”新名片,树立“红色”党建新标杆,采取“党建+旅游”模式,打造“红色”村街景,建设党群教育基地,创建了涵盖本斋东、本斋西、黄芦铺3村的党建示范区。
在马本斋革命精神的影响下,本斋人奋发进取,逐步形成了以清真食品加工为主导,油脂、铸造、玻璃制品等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带动周边一万余名回汉群众增收致富,主要产品辐射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