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体验到时间的催促之感,来自于家里新买的挂钟。
那个大大的挂钟,高高地挂在墙上,显得很气派。那是父亲做小生意赚了一笔钱买的。对父亲来说,挂钟是他成就感的象征,所以他买的挂钟显得有些土豪。那时的挂钟,每到整点钟声就“当当”地响起来,一点钟响一下,十二点钟响十二下,到半点也会响一下。除了晚上睡觉时不响,其余时间,它总是猛然间就响起来。开始的时候,我经常被它发出的声音吓到。
后来我习惯了挂钟的声音,也习惯了听它报告时间。最怕的是早上,挂钟“当当”地敲响。虽然它总是面无表情的样子,但我觉得它像个可恶的执鞭者,在拿着鞭子催我:“七点钟了,赶紧起床,要不然就迟到了!”每天早上,我都盼着它晚一点响起来,可是它不管不顾,在我最不情愿的时候敲响。“当、当、当……”钟声清晰而沉闷,准确而冷酷。我不得不依照它的指令起床。
在学校的时候,看门的老朱爷爷的敲钟声最牵动我的心。那时候,乡村小学没有铃声。上课或者下课,都是老朱爷爷用石头敲在铁板上。那块铁板破烂不堪,但不妨碍它发出巨大的声响。下课我玩得正欢的时候,钟声响了。对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说,它的声音真难听,特别刺耳,简直跟噪音差不多。而上课的时候,我又多么盼望那跟噪音差不多的声音响起来。它响起来,我会觉得声音变得悦耳了。
孩提时代,我就这样被时间催着赶着,每天按部就班地做事。时间催呀催,一晃我长大了。记得初三那年,班主任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下几个异常醒目的大字:距离中考还有100天。那个数字,每天都有变化,从100变成99、98。我看着数字的变化,又感觉好像有人拿着鞭子在我身后催:快点,快点,要不然就来不及了。那种时间的紧迫感,真是有点压抑,有时让人喘不过气来。我想忽略它,可它在心里像扎了根一般,总是提醒我:好好学习,不然就没机会了。
到了高三,老师如法炮制:距离高考还有100天。这次,时间带给我的催促感更强烈,我不敢有丝毫松懈。我时刻关注着所剩无几的时间,有种日子快走到尽头的紧迫感,那种感觉带给我无穷的压力,当然还有无穷的动力。
时间催呀催,我还有过很多被时间催赶的经历。比如参加一次比赛,准备阶段我一直在倒计时。上场之前,我不停地看表,计算着到我上场还有几分几秒。那样的时间,又短又长,飞速又难熬,是一种很微妙很复杂的体验。有人说,欢乐的时间总是太短暂,痛苦的时间总是太漫长。同样的时间,有时觉得风驰电掣,有时觉得缓慢如蜗牛。时间真是奇妙啊,有时候让你爱到深处,有时候让你恨到深处。其实时间本是冷峻公平的,它如河流,不停流淌,亘古不变。时间本就是客观存在,它却能左右我们的心情,左右我们的生活,甚至左右我们的人生。
我有时候想,人为什么要给自己设定时间的概念呢?时间是不是人类给自己设置的一个套子?我们钻入其中,就彻底被奴役了。设置时间是不是人类作茧自缚的行为?如果没有时间概念,我们是不是会活得更轻松更自由一些?
我的这个想法很快就被自己否定了。如果没有时间催呀催,我们便没有分分秒秒日日月月年年的概念。那样的话,我们就会陷入茫然无措中,不知道开始和结束,不懂得珍惜和挽留。时间催呀催,让我们学会了自律,学会了规则,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