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9日
第05版:05

端茶倒饭、擦身洗脸……在养老院里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护工们,大多自己也已经进入老年行列,甚至有的已年逾古稀,头发花白,却还在努力照顾着别人——

护工

本报记者 吴艳 摄影报道

护工们尽心尽力照顾老人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我们这工作,年轻人不愿干,懒人还干不了。要不怕脏,不怕累,有耐心,有爱心……”说起护理工作来,赵红良头头是道。

今年71岁的赵红良是沧县人,年轻时,他是一名木工。上了岁数后,他辞去了工作。勤快的赵红良不愿在家闲着,5年前,他看到了老年公寓招护工的信息,就去应聘。

于是,他成了养老院里年纪最大的护工,有时候护理的老人比他还要年轻。

71岁护工遇到难题

刚从事护理工作时,赵红良就遇到了难题。他的难题并不来自于工作本身,而是一个称呼。

在沧州市万盛老年公寓里,一般护工都会用姓氏称呼被照顾者,比如姓张的,女性老人会被叫做“张姨”,男性老人会被叫做“张伯”。

如何称呼被照顾者,赵红良曾经颇费了一番脑子:我比老人们小不了几岁,甚至有的老人比我还小,我怎么能叫人家“叔”“伯”呢?正在为难之际,赵红良灵机一动,想起了干木匠时,都会尊称别人一声“师傅”。于是,赵红良也把这声尊称送给了他照顾的老人。

身高175厘米的赵红良只有60公斤。就是这么一位瘦高个的七旬护工,却能将80公斤的瘫痪老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再从轮椅上抱到马桶上。

“抱人要会用巧劲,不能使蛮力。最初,我也不会用巧劲,给老人换个床单就出一身汗,累个半死。后来,我和同事们交流时才知道,这活可不能这么干,要用巧劲。先把轮椅刹好闸,固定住,让老人的双手勾到我的脖子上,上身趴到我肩膀上,我一手托后背,一手托着腿,腰部使力,利用惯性就能将老人抱起来了。”赵红良手舞足蹈地说起抱人的经验来。

黑白颠倒的护理生活

护理工作不分黑白,赵红良隔周还要上一周的夜班。赵红良说,他负责的楼层住的是生活不能自理或是半自理的老人,夜班相对来说是比较熬人的。晚上,他就躺在一张藤椅上,守在老人们房间门口。给瘫痪老人翻身,给身上疼痛的老人按摩,照顾老人喝水、上厕所……总之,只要是老人有动静,赵红良就得立刻起身。

一位老人嗜咸,还有吃夜饭的习惯,每天晚上10点多都要吃一个咸鸭蛋。吃完咸鸭蛋后,他就会喝水,水喝多了一会儿就要上厕所。

“我专门记过,这位老人一晚上喝了10次水,上了6次厕所。我们也曾劝他,吃太咸对身体不好,可他不听,我也没办法。老小孩,老小孩,我们就得哄着他们。”说起这些,赵红良有些无奈,但随即又包容地笑了。

早上8点下夜班后,赵红良就会回到宿舍睡觉。他能从早上8点多睡到中午12点,起床吃完午饭后接着睡。赵红良说:“很多人上了年纪都会失眠,但我没有失眠的问题,累了能倒头就睡。”

才上了半天班,就被骂走了

52岁的刘忠霞是沧州市万盛老年公寓护理部的主任。她说:“老年公寓年轻护工难招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年轻人都嫌伺候老人的活又脏又累,待遇还不高,没人愿意干。我们这里也曾来过很多年轻的护工,但没有能留下的,试用期没过就都走了。现在,老年公寓里共有57名护理人员,其中54名都是50岁以上的。”

刘忠霞说,老年公寓里的护工年龄偏大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年龄稍大的护工大多有过照顾自家老人的经验和经历,再照顾起老人来更有爱心和耐心。

想起自己8年前刚到老年公寓应聘时,刘忠霞笑着说:“我才上了半天班,就被一位老人给骂走了。回家后,我下定决心:这活说什么也不能干!受苦受累不说,还得挨骂。可是几天后,我还是被劝了回来,这一干就是这么多年。”

刘忠霞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但刚干护理工作时,她还是克服不了自己的生理反应,遇到一些情况会忍不住呕吐。

一次,刘忠霞为一位摔伤的老人喂饭。老人刚做完手术,只能进食流食。看着碗里绞碎了的蔬菜和粥,刘忠霞就忍不住犯呕。喂老人吃那顿饭,刘忠霞吐了3次。

54岁的陆凤霞已经干了8年护理工作。她说:“伺候老人们大小便我都没事,但我最怕老人吐痰。老人一口痰含在嘴里,就会引起我的干呕。现在没事了,遇到老人要吐痰,我就会赶紧抽张纸巾去接住。”

伺候那些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护工们不仅要克服自己的生理不适,还要忍受一些无来由的打骂。

一次,陆凤霞刚将一位老人从轮椅上抱起,想把她放到床上,趴在陆凤霞肩头的老人突然一口咬在了陆凤霞的肩头。

钻心的疼痛传来,陆凤霞忍着疼将老人放到床上,才急忙看自己的肩膀,一个带血的牙印清晰可见。

陆凤霞忍不住抱怨:“姚姨,你怎么咬我呀?我是想把你放床上,床上不比轮椅上舒服吗?”

看着姚姨一副迷茫的表情,陆凤霞又气笑了:“唉,老人迷迷糊糊的,我和她较这个真干嘛呀?”

后来,陆凤霞才知道:姚姨患有骨质疏松,骨骼疼痛,抱着她的时候,可能会加重老人的痛感。于是,再帮姚姨翻身、上厕所时,陆凤霞都尽量放轻动作,以减轻老人的疼痛。

受了委屈,抱团哭泣

在万盛老年公寓,住着一位张伯。这位老人脾气特别大,容易和人拌嘴。一次,张伯又和其他老人吵了起来,刘忠霞去劝架。结果,张伯把火全撒在了刘忠霞的身上。后来,张伯竟然推着轮椅向刘忠霞撞去。

刘忠霞堆着笑脸劝住了张伯,解决了老人们的纠纷。

回到办公室后,被轮椅撞到的腿隐隐作痛,刘忠霞越想越委屈,不禁哭了起来。两个同事本想劝劝她,结果却触景生情,想到一些老人的无理取闹和自己受过的委屈,三人一起痛哭了一场。

哭完之后,也到了午饭时间,刘忠霞和同事们又忙着给老人们分发午饭了。

第二天一早,张伯找到刘忠霞道歉:“对不起,小刘,昨天都是我的错,我不该撞你,是我脾气不好。”

这位倔强老人的道歉,让刘忠霞心中的那一丝委屈也消失了。

“破了相”的护工

63岁的王兰青干护理工作已经5年了。5年来护理过多少老人,她已经记不清了,甚至被一位老人“破了相”的事别人不提她也忘了。

“破了相”说的是王兰青被一位老人用手指甲在脸上抓了一下,伤口从额头一直划到脸蛋。王兰青说:“很多老人头脑都不太清楚,我不会和他们计较这些的,让他们吃好、喝好就行了。”

对于受到的一些委屈,王兰青转头就忘了,但是被护理的老人们的特点,王兰青却记得清清楚楚:郭姨肠胃不好,吃饭要清淡一些;刘姨牙口不好,水果要打成汁喝;赵姨最怕吃药了,得把药碾成面放到粥里……

王兰青说:“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还真是这么回事,老人有时候比孩子还难哄。郭姨就爱耍小孩脾气,不爱吃饭了,抓起饭碗就往前扔。有一次,一大碗饭全泼在了我的后背上。幸好饭菜是温热的,没烫到我。我清理干净身上,还得端着饭再去劝,就怕老人饿着。”

王兰青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每一位老人,也和老人们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这么多年,王兰青照顾过的老人过世,她都要哭上几天。

王兰青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天天伺候着,像自家老人一样。老人们要是走了,我这心里没着没落的。”

王兰青还和很多老人家属成了朋友。赵姨曾经在老年公寓住过,后来因病逝世。现在,每年重阳节,赵姨的晚辈们会带着水果到老年公寓看望老人和护工们。

护理老人的工作不光有苦累,也有甜蜜。陆凤霞帮老人打扫卫生时,就经常遇到老人非要往她手中塞糖果、花生等吃食的事。

刘忠霞咳嗽了两声,就有心细的老人发现了,把感冒药放到她手中。

李姨老两口一起住在公寓里,看到护工忙不过来,经常会搭把手。

……

刘忠霞说:“护工们都碰到过老人给他们东西吃的情况。不吃,老人不高兴;吃了,违反老年公寓的规定。于是,我们自己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吃了老人的东西,再回馈老人一点小零食。这样,老人们感受到的就不是照顾和被照顾的关系,而是一种朋友间的礼尚往来。”

采访中,王兰青一句话道出了护工们的心声:“照顾好老人们,让他们的儿女放心,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2021-06-29 本报记者 吴艳 摄影报道 端茶倒饭、擦身洗脸……在养老院里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护工们,大多自己也已经进入老年行列,甚至有的已年逾古稀,头发花白,却还在努力照顾着别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6966.html 1 护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