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8日
第04版:04

近几年,人们学习意识不断增强。一些线上知识付费平台应运而生。付费问答,付费文章,付费线上课程……而知识付费的内容却良莠不齐——

“买来的知识” 到底值不值?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网上购买课程

“花599元在一线上平台购买了新媒体运营直播课,可是听了几节课下来,我觉得有点不值。”在一家私企工作的李女士说。

最近,李女士对新媒体运营产生了兴趣。她想在工作之余运营一个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此之前,李女士在微博上关注了一个分享新媒体运营经验的博主。出于对这个博主的信任,李女士花599元购买了这位博主主讲的新媒体运营直播课。

然而,李女士在听了两节课之后,发现课程内容有些滥竽充数。

9.9元“买知识”

看过后不满意

“这个博主经常讲着讲着就开始脱离主题,明明是在上课,她却跟学员们唠起了日常生活:周末跟哪位博主吃了饭,用的什么口红……一节课1个小时,一半的时间用来闲聊。一堂课下来,知识密度非常低。”李女士觉得她花的钱有些不值。

李女士告诉记者,这个直播课为期一年,一共24节,每节课程时长为1小时。每月前两周的周末晚8点,这名博主都会在线上平台直播教授课程。

开课前,博主没有提供任何试听内容,同时也没有课程目录,李女士购买这个课程,完全是出于对这名博主的信任,然而课程质量却远远低于了她的预期。她在平台上投诉,却迟迟没等来回复。

除去课程类的知识付费,一些公众号文章也开启了付费阅读模式,然而有的消费者对“买来的知识”并不太满意。

小赵的微信关注列表里有几个经常阅读的公众号。每天睡前,他都读几篇文章。最近他发现,有一个理财投资类的公众号开始推送付费内容。

“9.9元解锁全文”,小赵很是好奇。因为费用不多,他没有犹豫就支付了。

读完一篇付费文章后,小赵有一种上当的感觉。无论是从角度还是从内容来看,这篇文章跟公众号里的免费文章相比,没有什么特别。

“既然如此,它又凭什么值9.9元呢?”小赵对此表示质疑。他虽然不会为了9.9元大费周章地维权,但今后不会轻易为公众号文章花钱。

付费知识打开“新世界”

有些人觉得值

有些市民则觉得,付费内容涵盖面较广,选择较多。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了解感兴趣的知识。同时,这些付费的知识也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预期。

“在决定为知识花钱之前,我都会做一些功课,来帮我判断这个东西靠不靠谱。比如这个课程是否有试听内容,是否提供全部的课程目录,然后询问身边相关行业的朋友,或者上微博、知乎、豆瓣等APP搜索相关经验帖等等。”马悦告诉记者,她仔细研究一番后,花299元在某英语学习平台上报了一个线上英语口语班。班主任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布短句,并且会帮助学员纠正读音,体验非常不错。

“老师平常经常会在群里发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是我没接触过的内容,简直帮我打开了新世界!”马悦说。

张女士曾经在一个APP上花94元购买过解析唐诗的音频课程,一共54节课,每节课十几分钟。“我可以在做饭切菜的时候,听一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陶冶情操。我并没有期望学得多深入,在我看来,这已经满足了我的心理预期,我觉得钱花得比较值。”张女士告诉记者。

一些市民告诉记者,出于工作原因,他们希望学习更多内容增加自己的附加价值,但线下的培训班成本较高,且不一定有针对性的课程。通过线上平台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知识,他们非常愿意付费。

知识付费形式多样

音频课程占主流

市民张先生打开手机上的知乎APP,点击页面中的“付费咨询”版块。点开后,他就能选择职场、教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答主,每个答主都明码标价,可为平台消费者回答各自领域的问题,价格从1元到几百元不等。张先生找了一位DIY电脑配置领域的答主。他想组装一台5000元到6500元的电脑打游戏,希望答主给出好的建议。这条问题的答案价值18元,张先生觉得不错。“身边朋友都不太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花点钱找个专业人士问问,能帮我解决问题,挺好。”张先生说。

在微博平台,也有付费问答的版块,模式与知乎类似,只不过“答主”变成了“博主”。

除此类的知识付费,线上音频课程也是知识付费的主要形式。

记者下载了几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付费APP,里面涵盖的课程内容五花八门:心理学、历史、职场、法律、金融、销售、互联网、医学健康……内容几乎无所不包,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基本都是音频授课,每个课程下方都会有讲师简介、课程亮点、课程大纲等详细的信息,大部分课程都可以试听。

“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中心临床心理专家”“原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讲师闪闪发亮的身份和履历加持,为课程镀了一层金。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对于知识付费的看法及评判标准。有的市民认为讲师的身份固然是评价付费知识值不值的标准之一,但也不能完全作为参考,真正决定付费知识值不值的,仍然是内容。一位受访者认为,知识付费在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有利于良好风气的形成,从这个角度看,知识付费是值得的,应该被鼓励。有几位受访者则表达了对知识付费平台专业度的怀疑。

付费值不值由内容决定

消费者需仔细辨别

在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运行发展及用户行为调研分析报告》中,艾媒咨询分析师表达了一个观点,随着知识付费行业不断发展成熟,知识付费用户将会更多地关注到内容本质上。这意味着知识付费不再是靠创作者的名气吸引流量,而是靠扎实的专业度来赢得用户买单。

一位负责知识付费产品开发的业内人士同样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所有知识付费的核心,是能输出多少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包装”。

付费内容值不值,需要消费者仔细辨别,同时也不能主观判断。沧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主任李大刚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没有接到过关于知识付费的投诉电话。在他看来,付费内容值不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判断。价格与价值是否相匹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同时,李大刚也提醒大家,在为知识付费之前,可以通过多渠道了解,最好可以跟商家事前作好约定,以便后续的维权。

2021-06-28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近几年,人们学习意识不断增强。一些线上知识付费平台应运而生。付费问答,付费文章,付费线上课程……而知识付费的内容却良莠不齐——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6884.html 1 “买来的知识” 到底值不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