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明白卡,对义务教育作业管理、中小学生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作出明确要求。
作业
把握功能 作业具有重要育人功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控制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禁止留午间作业;倡导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留作业。
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设计作业能力;精选作业内容,合理控制作业总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争取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严禁将课后服务作业指导变为集体教学或集体补课;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及时批改、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睡眠
每天睡眠时间 小学生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上午上课时间 小学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就寝时间 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校外培训“中断” 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游戏“中断” 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手机
有限带入校园 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
禁止带入课堂 学生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
解决通话需求 学校要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课外读物进校园
如何界定 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谁来管理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全面指导与管理,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监督检查,中小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
推荐原则: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
基本标准: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
推荐主体:学校。
推荐程序:初选、评议、确认、备案。
购买原则:自愿购买。
监督主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
体质健康
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鼓励学生参加课余训练;教师指导要贯穿体育课程的整个过程。
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严格完成每年2次视力筛查,严格落实每天上下午各1次眼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