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康玉刚 本报见习记者 王宝航 本报记者 崔春梅
6月21日上午,众多参加中考的学生走进了考场。沧县姚官屯乡姜庄子村16岁的徐浩程却只能躺在病床上,默默地做完一套中考模拟卷。他憧憬着自己早日战胜病魔,走进心仪的高中校园。
求学期间突患病
为治病离开校园
徐浩程是沧县姚官屯乡中学的一名初中生。去年冬天,他的父亲徐大伟半夜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徐浩程鼻血流个不停。家人赶紧将徐浩程送去医院,医生给他止住了鼻血。
今年2月份,徐浩程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妹妹的造血干细胞配型不成功,和父亲配型的结果是“半相合”。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父亲为徐浩程捐赠了造血干细胞。大家都盼着徐浩程术后能赶快好起来,可他还是出现了排异反应。
徐浩程不仅长皮疹,便血,还出现病毒和真菌感染。病痛折磨着这个只有16岁的少年。如今,身高1.8米的徐浩程体重还剩50公斤。
得知徐浩程患病的消息后,班里的老师和同学为他捐款1200多元。姜庄子村的村民自发捐款1万多元,送到了徐大伟手中。徐浩程的母校姚官屯乡吉庆学校全体师生捐款1万元……
沧县兴济镇一位卖蜂蜜蛋糕的老人得知此事后,将自己一天的营业收入全部捐给徐浩程。收到老人的700多元钱后,徐大伟和妻子感动得泣不成声。
治病期间坚持学习
却遗憾地错过中考
在家长眼里,徐浩程是听话、孝顺的好孩子。在老师眼里,徐浩程是个认真好学、努力上进的好学生。考上市第二中学,是徐浩程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即使在病房里,徐浩程也没放下书本。只要身体允许,徐浩程就会看书、做题。身体的病痛时时折磨着他,可一捧起书本,徐浩程仿佛什么都忘了。
看着儿子瘦弱的身体和纤细的胳膊,徐大伟和妻子心痛得掉下眼泪。
6月21日,同龄的学生参加了中考,徐浩程却只能趴在病床上的小桌子上做模拟题,来弥补自己不能参加中考的遗憾。
“从做手术到现在,他一直没放弃学习……”徐大伟说,看着儿子认真学习的身影,他对自己说,不管付出多少,都要帮孩子圆了这个梦。
可是,徐浩程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徐浩程的奶奶因骨髓纤维化需要定期输血,爷爷患喉癌已经花去10多万元。
“压力太大了,可不管这条路有多难,我都要陪着儿子走下去!”徐大伟说,为了给儿子治病,家里先后已经花了65万多元。那些钱是他和妻子东拼西凑借来的。孩子后期的治疗费还是一个未知数。他希望好心人能伸出援手,帮徐浩程圆了心中的梦。
(各位读者,如果您想帮帮徐浩程,请拨打徐大伟的电话13663278883。)